社會契約論是17世紀和18世紀最著名的政治理論,主要代表人物有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鳩和盧梭。社會契約論是對國家神權的直接否定。社會契約論假設國家之前是人類無政府的自然狀態,所有生活在自然狀態下的人都擁有自然法所產生的自然權利。因為人濫用自然權利,人的生命財產得不到保障。為了擺脫這種自然狀態,人們逐漸以明示或暗示同意的方式訂立契約,建立能夠保障自然權利的國家和政府。這樣,人類從自然狀態進入社會狀態。契約建立的國家的任務是遵守自然規律,保護公民的生命、財產和自由;如果統治者違反契約,人民有權推翻政府,由此得出主權在民的結論。為了防止統治者獨斷專行,洛克和孟德斯鳩主張分權。陸俊認為,人人生而自由平等,沒有人擁有強迫他人服從的天然權威。社會秩序或制度不是來源於自然或力量,而是基於人們自由意誌締結的社會契約。人從自然狀態進入社會狀態是必然的。如果自然狀態發展到壹定程度,每壹個個體不聚集在壹起都會面臨毀滅。因此,人類必須找到壹種組合形式,這樣既能以眾人之力保證個體的人身和財富,又能使每個組合不失去自由和平等。因此,社會契約的本質是,在締結契約時,每個人都毫無保留地將自己及其對政治組合重要的壹切權利轉讓給集體,並同意接受“公意”的指導,以保護自己的自由、財產和人身安全,前提是每個人都無壹例外地遵守契約。由於加入者不把自己奉獻給任何個人,所以他在簽訂契約後仍然是自由的。這樣,壹個道德和集體的* * *同構就出現了,那就是“* * *和國家”。只有在這樣的社會契約下,人才能從自然狀態進入社會狀態,才不會失去平等和自由。路軍認為,基於壹種社會契約的國家主權,即最高權力,屬於全體人民。在壹個民主的主權國家,每個人都有雙重身份。對於個人來說,他是君主的壹員,而對於君主來說,他是國家的壹員,所以統治和被統治只有相對意義。主權至高無上,不可分割,是行政權的基礎。政府絕不是主權的體現者,而是主權的受托者。“公意”是國家的靈魂,是以大眾的利益為基礎的,所以永遠是公平的。在具體的政治實踐中,“公意”體現在法律中。法律是全體人民作為立法者制定的,它結合了意誌的普遍性和對象的普遍性,因此它不僅保障公民的權利和平等,而且是自由的基石。因為只有遵守為自己制定的法律,人們才是自由的。沒有人可以淩駕於法律之上;人民不僅有權定期決定政府的形式和統治者,而且有權通過起義推翻違反契約和法律並實行專制統治的君主。陸俊認識到宗教的社會作用。他認為,人進入政治社會後,需要宗教來維持關系。因為基督教對國家有害,所以要建立“公民宗教”。嚴格來說不是宗教教條,只是維系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壹種社會情感。盧梭的社會政治理論代表了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中激進的民主思想。他的著作《論社會契約論》為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理論綱領,對18世紀法國大革命和資產階級革命國家起到了積極作用。美國的《獨立宣言》、法國的《人權宣言》以及兩國的憲法都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盧梭的民主思想。洛克和盧梭的社會契約論有相似之處,但也有不同之處。洛克認為,人們在自然狀態下建立政府時的讓渡權利是保留的,生命、自由等基本權利是不讓渡的,所以政府的目的是保護這些不讓渡的權利不受侵犯;盧梭的社會契約論是另壹種方法。實際上,盧梭是破壞者而不是建設者。他在《社會契約論》中構建了壹種適合統治的方法,正如有人認為“盧梭的契約論容易導致專制”。盧梭認為人民把所有的權利都交給了政府,所以不存在可以保留的權利。這裏盧梭用了“公意”這個詞來說明這個問題。他認為,人把自己的權利全部轉讓後,有壹部分侵犯了別人的權利,也就是侵犯了自己的權利。洛克試圖用社會契約論來證明政府是根據多數人的意誌組成的,政府根據人民的同意來實現對人民的統治。18世紀,盧梭將洛克的思想推向了極致,認為人民的同意是在* * *共同意誌的基礎上形成的,並由此提出了“人民主權”的思想。他說:“主權本質上是由公意構成的,而公意永遠不能被代表;只能是同壹個遺囑,或者是另壹個遺囑,中間不能有任何東西。因此,人民議員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們只是人民的書記員;他們不能做出任何明確的決定。任何未經人民親自批準的法律都是無效的;這根本不是法律。“盧梭的民主觀是直接民主,是共識民主,是程序極其簡單的民主,最好是沒有程序的民主。所以盧梭主張強迫個人服從公意,排除政黨政府,反對代議制,尊重多數人的絕對權威。在盧梭看來,人民的統治成了絕對多數的原則。社會契約論中隱含著壹個原則:國家和政府只有作為人類自然權利的保護者,才是合法的。壹旦他們盜用了締結契約時人們轉讓給他們的自然權利,他們就變得邪惡了。當然,關於自然權利,以霍布斯為首的保守派和以洛克為首的激進派並不完全壹致。前者強調人民將固有權利讓渡給國家後,個人權利與政府權威高度壹致,後者強調反抗暴政的權利,並將其作為民粹主義者和自由主義者的政治平臺。社會契約理論通常被認為是自然法的基本理論之壹。這種訴諸理性的理論是洛克和盧梭發展出來的,我們看到的理論主要是基於這兩個人。其實除了他們之外,還有很多法學家也是用這個理論來支持自己的觀點,格老秀斯、霍布斯等人也是這樣的支持者。當然,我們不能忘記美國的締造者,他們把這壹思想寫進了他們的憲法。”我們認為人人生而平等是不言而喻的。每個人都被造物主賦予了同樣的權利,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為了保護這些權利,在人民中間建立了壹個政府。“這可以說是社會契約論的經典描述。由社會契約論引發的“主權在民”理論為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和美國獨立戰爭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社會契約論深入了美國第壹批殖民者的內心。在清教徒中,新英格蘭、康涅狄格、羅德島等地廣泛實行將契約視為“國家”的基礎。著名的《五月花盟約》(1620)宣稱,簽署者“在上帝面前莊嚴簽署本盟約,彼此組成壹個國家,以便更好地建立秩序,維護和平,努力促進上述宗旨;並在任何時候,按照最適合殖民地普遍福利的觀點,制定公正平等的法律、法令、憲法和選拔官員,宣誓效忠。“獨立戰爭爆發前,革命權利論大量湧現。正如《獨立宣言》所言,“政府從被統治者的同意中獲得正當的權力”,“壹旦任何政府破壞了這些宗旨,人民有權改變或廢除它,建立壹個新的政府,根據這些原則奠定其基礎,並以最大限度地確保人民安全和幸福的方式組織其權力”。這時,各州的憲法也充滿了契約理論。社會契約論引發了壹個新國家的誕生,因此它的歷史意義是不可否認的。但是,自然狀態是不爭的假設,自然權利主要是資產階級私有財產的神聖性。因此,恩格斯指出:“盧梭的社會契約論表現在實踐中,它只能表現為資產階級的民主和國家。“18世紀的偉大思想家們,就像他們所有的先驅們壹樣,沒能超越他們自己的時代強加給他們的限制。”
上一篇:函授畢業自評:8門優秀本科課程。函授畢業自評本科1
時光飛逝,時光飛逝。轉眼間,我在煤炭師範學院參加的三年本科函授學習即將結束。即將畢業的我,回首過往的足跡,壹切依舊清晰分明。
三年函授學習的過程,是壹個在社會實踐中不斷挑戰自己的過程,也是壹個充實自己的過程。畢業後,我將對這三年的學習生活做壹個總結和評價:
壹、思想認識:我在參加函授學習的同時也註重政治理
下一篇:江西省計量監督管理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