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中國入世後的外貿新政策是什麽?

中國入世後的外貿新政策是什麽?

(壹)擴大內需,緩解出口企業困難,保持外貿穩定增長。

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提高部分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機電產品出口退稅率,適當擴大中央外貿發展基金規模;穩步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調整加工貿易禁止類和限制類,將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能耗和汙染不高的產品和技術含量高的產品從禁止類中剔除,將部分勞動密集型產品和技術含量高、環保節能的產品從限制類中剔除;鼓勵加工貿易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在部分重點地區增加保稅物流功能;完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功能,引導先進制造業和現代生產性服務業向區域內發展;改善進出口金融服務,適當擴大政策性銀行出口買方信貸,鼓勵商業銀行開展出口退稅賬戶托管貸款業務,擴大政策性融資規模,緩解中小外貿企業融資困難;廣東與長三角及港澳、廣西與雲南及東盟貨物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擴大內需產品的進口,重點是先進技術、關鍵設備和零部件、重要能源原材料的進口;促進投資與貿易互動,鼓勵外商投資高新技術、節能環保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國際服務外包,將蘇州工業園區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相關稅收試點政策擴大到國家認定的服務外包基地城市和示範園區;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實行海關和出入境檢驗檢疫24小時預約通關,繼續降低出口農產品出入境檢驗檢疫費用,降低出口紡織服裝產品檢驗費用;加強和改善多雙邊經貿關系,積極化解國際貿易摩擦,妥善處理出口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支持企業開拓新興市場。

(二)穩定外需,促進外貿發展。

擴大內需是中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經濟發展的長期戰略方針,而穩定外需對增加就業、促進企業發展、進壹步拉動國內消費具有重要作用,也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創造了有利條件。因此,國務院提出要進壹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轉變外貿發展方式,調整出口結構,重點促進優勢產品、勞動密集型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努力保持我國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的份額。確定了進壹步穩定外需的六項政策措施,包括:完善出口信用保險政策,安排2009年短期出口信用保險承保規模840億美元;完善出口稅收政策,繼續支持優勢產品、勞動密集型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大力解決外貿企業融資難問題,安排資金支持擔保機構擴大對中小企業的貿易融資擔保;進壹步減輕外貿企業負擔;完善加工貿易政策,促進產品內銷;支持各類所有制企業“走出去”。2009年優惠出口買方信貸規模為6543.8+0000億美元。

(3)采取積極措施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擴大對外開放。

首先,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加入世貿組織後,中國市場更加開放,貿易自由度大大增加。目前,我國總體關稅水平僅為9.8%,工業品平均關稅僅為8.9%,在發展中中國家中最低,進口農產品關稅僅為15.2%,不僅低於其他發展中國家,也遠低於許多發達國家。中國開放了106個服務貿易部門,開放度達到62%,接近發達國家平均水平。采取措施穩步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和法律制度,特別是在知識產權保護、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環境保護和勞動保障方面。

第二,實施積極的“走出去”戰略。全面調整外商投資政策體系,加強政策協調,增強政策靈活性,提高政策競爭力,簡化前置審批程序,縮短審批時間,讓企業自主決策、自擔風險,促進企業在全球經濟衰退中抓住機遇,擴大對外投資合作,構建企業走出去“綠色通道”。

第三,加強出口退稅。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出口的嚴重影響,中國出臺了包括提高出口退稅率在內的壹攬子宏觀經濟政策。從去年8月1首次提高出口退稅率到今年6月1,出口退稅率已經提高了6次,主要涉及競爭性產品、勞動密集型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調整的出發點是進壹步支持我國企業的結構調整,進壹步增加國內就業,發揮比較優勢。這些政策措施發揮了壹定作用,部分出口退稅率增幅較大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明顯回升。

最後,我們應該組織海外采購團。鑒於各國經濟不景氣,失業增加,需求減少,許多國家實行了貿易保護主義的外貿形勢。中國確定了擴大內需、穩定外需的政策方向,采取積極的進口政策,以實際行動帶頭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我們多次派采購團赴美國、歐洲、法國進行境外大規模采購,采購金額達數百億美元,受到主要貿易夥伴的熱烈歡迎。中國已經成為以實際行動帶頭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重要國家。

  • 上一篇:環衛保潔精細化管理實施方案
  • 下一篇:江西省公共數據管理辦法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