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回家”其實是每個中國人的心聲,“合家團圓”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希望。誰不想和父母住在壹起?誰不想養老?即使“常回家看看”沒有寫進法律,每壹個有良知的中國人都會想到自己的父母,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贍養老人。
我國現有6543.8+67億老年人中,空巢老人占壹半,80歲以上老年人近6543.8+0萬。民政部統計顯示,截至2009年底,我國8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9萬人,10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4萬人。而我國有940萬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1894萬老年人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
世界銀行預測,到2015年,中國老年人口將超過2億。贍養老人的問題現在已經成為中國壹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涉及老人的案件頻發,多是因為多子女家庭贍養老人引發的財產糾紛或不孝糾紛。近年來,媒體曝光的養老院虐待老人事件層出不窮。
中國大多數老年人缺乏養老和醫療保險,所以他們很難安度晚年。我國老年人社會福利制度不健全,大多數老年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醫療衛生等相關措施跟不上,導致我國養老困難。
按照國際標準,如果60歲以上人口比例達到10%,就是老齡化社會。中國從1999進入老齡化社會,人口老齡化現象越來越嚴重。有專家估計,到2045年,中國老年人口將占中國總人口的30%以上。
面對如此嚴峻的養老形式,政府完善保障機制,加大民生投入是正確的選擇。只是把它寫進法律並沒有什麽實際意義,反而有點可笑。
其實獨生子女在外面很孤獨,想經常回家。然而,中國幅員遼闊,城鄉之間、東西部發展之間存在巨大差距。人們不得不離家外出。由於歧視性的戶籍政策,人們無法在城市生活和工作,因此中國存在嚴重的家庭分離現象。不僅老人無法得到照顧,就連孩子也失去了父愛和母愛。政府早就應該廢除不好的戶籍制度,讓老人無憂無慮。
況且國內的各種交通費用相對於他們的收入來說是極其昂貴的。很多人的收入除了生活費,還不夠支付經常回家的開銷。另外,外出打工的孩子離家遠,假期少。為了生存,他們經常加班,全職,休年假只是壹種奢望,導致遠在他鄉的孩子不能經常回家。城市的高房價遠遠超出了工薪階層的承受能力,讓父母想上孩子的願望永遠落空。
中國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實行了幾十年,導致中國社會普遍存在“421家庭”。兩個大人要贍養四個老人,撫養壹個孩子,生活壓力倍增。這類家庭的孩子更難經常回家。政府應該加強養老保障,增加養老名額,實行養老制度,而不是僅僅用法律強制子女盡義務,推卸政府自己的責任。
很多人努力謀生,過著艱苦的生活。經常回家看到,由於各種條件限制,很多人的往返車費可能要消耗掉半年的收入。如果老人孩子沒有經濟負擔,經常回家不是問題。對於大多數工薪階層來說,經常回家只能是壹種期待。能否實現,取決於法律如何執行,企業和用人單位如何配合,整個社會環境如何變化,尤其是政府如何改變不好的戶籍政策和歧視性的養老政府。否則,總要回家看看,就算寫進法律,也只是壹句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