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的高爾夫球場仍在建設中
主持人翟:
土地是我國非常稀缺的資源。為了落實保護土地的基本國策,國家制定了非常嚴格的土地保護措施。2004年6月65438+10月10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暫停新建高爾夫球場的通知》明確規定,在新政策出臺前,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國務院各部門不得批準新建高爾夫球場。2004年6月5438+10月前,未辦理法定手續,已批準但未開工的,不得開工。然而,在江蘇省江陰市,壹個高爾夫球場的擴建工程即將開工。
評論:
來到江蘇省江陰市澄江鎮黃山村,壹眼就能看到村裏的這壹大片土地。四月的江南,已經是春暖花開,這片田地的雜草自然長到了半人多高。
記者:
為什麽這片土地如此荒涼?
江蘇省江陰市澄江鎮黃山村村民1:
這個地方,我們要請老百姓拆幾年。他叫我們不要種水稻,種了就收不到水稻。
江蘇省江陰市澄江鎮黃山村村民2:
其他的,我們準備在這裏開這個地方養魚。他說妳沒有足夠的錢養魚。他叫妳不要養魚,魚苗都放出來了。後來人們就不敢養魚了。
記者:
妳這裏有多少土地?
江蘇省江陰市澄江鎮黃山村村民2:
我們這裏的總面積是300多畝。
評論:
300多畝地在地廣人稀的江南不是小數目。那麽這麽大壹塊稻田是怎麽荒廢了好幾年的呢?在黃山村壹戶居民家的墻上,記者看到了江陰市有關部門最近於3月10日張貼的壹張通知。從預告中可以看出,這片荒地可能很快就會建起新的東西。
盛江陰市澄江鎮黃山村委會主任:
應該是高爾夫球場用地。
記者:
妳聽說壹個高爾夫球場將被建造和征用?
盛盛達:
沒錯。
評論:
黃山村確實有高爾夫球場,就在這片荒地的馬路對面。但據記者了解,早在2004年,全國各地就已經停止了高爾夫球場項目的審批和新建,而國務院辦公廳的這份文件也規定,即使在2004年以後,即使項目已經審批並辦理了用地手續,尚未開工的項目也不允許開工建設,那麽江陰的這個高爾夫球場怎麽擴建呢?在這裏,記者看到,這個占地上千畝的龍濤國際鄉村俱樂部,有三個球場,以江陰著名的堡壘山為中心,幾乎都位於國家級江陰堡壘森林公園內。那麽這個高爾夫球場是怎麽進入森林公園的呢?記者首先來到負責球場籌建的江陰市發改局。
江陰市發展和改革局張展社會發展處:
我們江陰市政府按程序上報了。當時,這座建築被稱為球類運動中心,也被稱為國際鄉村俱樂部。
記者:
當時市裏既然真的想搞壹個本地的高爾夫項目,為什麽不直接申報為高爾夫項目,而是以俱樂部的名義?
張展:
也許是這樣。市政府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決定是否申請高爾夫球場,於是我們申請了球類運動中心,並在建設過程中做了改動。
評論:
本來要建壹個球類運動中心,現在變成了高爾夫球場。那麽建設過程中有什麽變化呢?在江陰市發改委,由於種種原因,記者始終沒有看到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和江陰市炮臺山附近國際鄉村俱樂部的項目建議書。但我們從2003年江陰市政府的市長會議紀要中可以看到,在省有關部門批準建設球類運動中心的規劃後。2003年4月,江陰市政府制定了建設高爾夫球場的計劃。在江陰市國土局盛達土地儲備中心,記者看到了680多畝土地的土地使用協議和壹些與農用地轉建設用地相關的審批材料,其中就包括黃山村至今仍荒廢的300畝土地。
記者:
600多畝地的征用手續是什麽時候開始的?
江陰市國土局土地儲備交易中心副主任淩:
征用程序是在2003年。
評論:
在現場,記者看到了壹個占地上千畝的高爾夫球場。但是在國土局,我們只看到了680多畝土地的相關用地手續,那麽另外那塊地是誰的呢?
淩白松:
這塊土地可以出租。
記者:
妳租了哪個單元?
淩白松:
這個不清楚。
記者:
不確定?
淩白松:
不確定:
評論:
壹個占地上千畝的高爾夫球場,只有680畝辦理了土地出讓手續,剩下的幾百畝國土局居然不知道是誰的,這是怎麽回事?記者在2003年關於籌建球場的協調會紀要中發現,除了江陰市國土部門,江陰市農林局和江陰林場的主要領導也參加了會議。那麽是不是林業部門提供的需要另外壹塊地來建球場呢?
唐京東江陰龍濤國際鄉村俱樂部有限公司總經理:
整個球場的土地征用分為兩部分,壹部分是通過掛牌拍賣獲得的土地,大概在700畝以內,600畝以上。另壹部分是通過合法程序取得的租賃林地,租期40年。
記者:
妳是從哪個部門租的這片林地?總面積有多大?
唐敬東:
* * *總面積871.4畝,是我們從江陰市農林廳租的。
評論:
在龍濤國際鄉村俱樂部,記者看到了壹份由江陰市農林局於2003年3月3日頒發的林權證,上面明確註明江陰市農林局將炮臺山森林公園871.4畝林地及林地上方林木使用權轉讓給龍濤國際鄉村俱樂部使用40年。
記者:
這個證明是在什麽情況下出具的?妳的依據是什麽?
夏江陰市農林局局長:
申請林權證很簡單。根據林權證法,我是這片森林的所有者。我會向妳申請。申請後,我們會找出妳的所有權。這片林地是妳的,公告後可以送給妳。
記者:
這片林地的所有者是林場,這沒有錯,但是被這家公司使用,顯然是作為高爾夫項目來做的。這樣可以嗎?
夏:
這是他用的,我按文件審批,就是說。
評論:
江陰市農林局夏局長說,該文件就是這個林權證上提到的江蘇省林政2002年27號文件。根據文件,記者看到省林業廳要求,江陰林場可以在不改變林地性質的情況下,將這871畝土地租賃給新加坡的這家公司使用40年,以便在江陰要塞建設新的生態旅遊度假村。
江蘇省林業局財務處副處長王曉男:
其實就是聯合開發。其實它的本質是共同開發,不是轉讓。
記者:
妳認為現在在鄉村俱樂部建這樣壹個高爾夫球場是否在合理利用和開發的範圍內?
王曉男:
這是當時以生態旅遊的名義報批的,得到了規劃部門的批準。我們林業同時批了他之後,對它做了特別的限制,壹是不能隨意改變林地性質,二是不能隨意把林地變成非林地。
記者:
目前,妳認為原始林地的性質發生了變化嗎?
王曉男:
這個我不知道。我是2002年6月+065438+10月換的崗,所以辭了這份工作。
評論:
原省林業廳林政處處長說,因為工作調動,不知道那裏的情況。那麽,林政部門的領導了解租賃土地的現狀嗎?
呂祥生江蘇省林業局林政處處長:
我是新任命的林業局局長。
記者:
妳的到來...?
呂祥生:
任何壹年。我不太清楚最初的情況。
評論:
發個文件,871畝地就這樣租出去了,但是這塊地會用來做什麽?但是誰也說不清楚。這樣,文件說的林地性質不得改變,轉為建設用地時依法申報的要求實際上成了壹句空話。
江蘇省國土資源廳政策法規處處長顧訓建:
林地,也是農用地的範圍,如果涉及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應該由國土部門管理。在這種情況下,高爾夫球場的建設要進行轉換,這就涉及到改變原有的土地用途,應該辦理土地審批手續。
評論:
就這樣,在江陰市政府的協調下,江陰市國土局以新建球類活動中心的形式申報了龍濤國際鄉村俱樂部高爾夫項目所需土地682畝,江陰林場以合作建設江陰要塞旅遊度假區的形式出讓了871畝,兩塊地合在壹起形成了18洞高爾夫球場的土地問題。然後土地壹拿到手,江陰市相關部門就大筆壹揮,將120畝土地劃撥他用。
記者:
我們看到其中有這樣壹項。某商住樓面積120畝。這是怎麽決定的?
淩白松:
我們政府在新加坡跟外商、外商談的時候,建了壹個高爾夫球場,開發商品房,120畝地,給他商品使用權。
評論:
占地1500畝的高爾夫球場還可建設120畝商品房。這麽好的項目在手,不能輕易放棄。就這樣,2006年3月,也就是《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國暫停新建高爾夫項目的通知》下發3年後,荒廢了3年的黃山村380畝土地又開始收回。
記者:
按照江蘇省土地管理的相關規定,這塊地閑置兩年以上就要收回。這壹點得到落實了嗎?
淩白松:
未實施。
記者:
替他保管?
淩白松:
沒錯。
記者:
今年會開始用嗎?
淩白松:
對,就是這樣。
主持人:
實行極其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珍惜和保護每壹寸土地,是關系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大事。然而,在江蘇省江陰市,壹些土地管理部門竭力無視國家對高爾夫球場項目審批的有關規定,將個別企業的利益置於法律政策和農民利益之上,損害了國家和當地人民的利益。
4月30日
有多少受害者?
主持人翟:
4月26日晚,佳縣大柳山煤礦發生瓦斯爆炸事故。大柳山煤礦是技改礦井,屬於非法生產。礦難原本是壹場不該發生的悲劇,但記者在現場的調查顯示,礦難發生後,上演了壹場不該發生的鬧劇。
評論:
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大劉山煤礦是壹座國有綜合性煤礦。今年4月26日晚9點50分,這家煤礦發生了壹起嚴重的瓦斯爆炸事故。4月29日,記者到達這裏。至此,救援工作已經結束。在礦井裏,記者看到了仍停放在這裏的4名礦工的屍體。根據我國有關法律規定,煤礦發生礦難時,礦主應當在第壹時間如實向當地人民政府和有關主管部門報告,以便組織有效的搶險救援工作。但大柳山礦負責人在事故發生後隱瞞情況,組織人員展開救援。
記者:
救援工作是什麽時候開始的?
李清安佳縣大柳山煤礦的礦工;
救援工作是9點開始的,也就是9點40分左右發生的瓦斯爆炸,我們是1才去的。
記者:
當時開始救援的都是些什麽人?
礦工:
4點輪班的人。
記者:
這個礦的人?
礦工:
這個礦井的四點輪班。
記者:
有國外專業救護隊嗎?
李清安:
不,沒有警報。
評論:
據李清安說,傷員被救出後,沒有專業醫護人員立即對他們進行治療。直到三四點鐘,礦上才派出車輛開始運送傷員。因為李清安的哥哥也受了傷,李清安和礦上的工作人員壹起開著壹輛小型貨車,拖著7名傷員去了醫院。然而,令不解的是,這輛貨車不是開往15公裏外的佳縣,也不是50公裏外的平頂山,而是開往100公裏外的鄭州。
李清安:
農村人就是講究壹點點實惠,就是抓緊時間,哪怕早壹點,病人能得到及時治療我就滿意了,不求什麽。
評論:
據了解,大柳山煤礦是技改礦井,按規定根本不能生產。但事故發生時,該礦處於非法生產狀態。根據佳縣有關部門公布的信息,當時井下有66名礦工。據佳縣人民政府“4.26”事故通報,本次事故造成5人死亡,7人受傷。
王榮昌佳縣煤炭工業局局長:
這個數字已經壹步壹步上報了。
記者:
這兩天這個數字有變化嗎?
王榮昌:
沒有變化。
記者:
還是5人死亡7人重傷?
王榮昌:
7人受輕傷。
評論:
傷亡人數是劃分安全事故等級的重要指標,也關系到企業和相關方的責任。雖然當地政府已經明確公布了傷亡人數,但奇怪的是,對於這些情況,佳縣煤炭工業局局長似乎有些不知所措。
記者:
受傷的礦工現在在哪裏?
王榮昌:
受傷的礦工在醫院接受治療。
記者:
在哪個醫院?
王榮昌:
據我所知,可能是...
記者:
妳知道妳在哪家醫院嗎?
王榮昌:
正在進壹步核實中。
記者:
傷員都在哪裏?妳不知道把他們當妳的主管部門嗎?需要進壹步核實嗎?那個人在哪裏?
王榮昌:
等壹下。我有點頭暈。停壹會兒。
評論:
主任不知道傷員在哪裏。經過壹番打聽,記者在120公裏外的新鄭市第壹人民醫院見到了大柳山礦難中的8名傷員。8人中,4人重度燒傷,4人輕度燒傷,8人伴有不同程度的並發癥。單從這家醫院的情況來看,可以肯定的是,絕不是縣裏公布的。只有七個人受了輕傷。五人死亡的數字是真的嗎?在采訪中,記者聽到了許多礦工及其家屬的不同意見。據他們說,在這次事故中有超過五人死亡。為此,記者專門找到了負責核實死者情況的佳縣公安局副局長謝燦玲。
五月1
“汪小菲顏”
主持人敬壹丹:
觀眾朋友們,在五壹國際勞動節來臨之際,我們把《焦點訪談》的演播室搬到了這樣壹個特殊的場景。說小,只有四平米,說大,16平方公裏,現在我們在青島港新區的橋式起重機駕駛艙。駕駛艙在港口是做什麽的?有人說它像壹顆心,但我的第壹次體驗,我覺得它更像壹只手。妳看,這只手就在下面。它離地面將近50米。讓我們看看這只手是如何移動的。來吧,年輕人,幫我壹把。看,就像在揮手。
評論:
這位橋式起重機司機肖戰說,他只是在做最基本的操作,他的師傅王曉是橋式起重機司機中有名的高手。我們想象這位著名的大師應該是像黃飛鴻壹樣的戰士,但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壹個沈默的年輕人。
敬壹丹:
剛才妳的徒弟小站給我們演示了壹個類似揮手的手勢。他說妳還有絕活。這是什麽?
青島港集裝箱橋吊隊王曉橋吊司機:
這項絕技以我的名字命名為“汪小菲燕”。
記者:
“汪小菲顏”
王曉:
沒錯。
記者:
這是以妳命名的工作方式嗎?
王曉:
沒錯。
記者:
這個絕活怎麽說?
王曉:
也就是我不僅可以用吊具輕、快、穩地提起集裝箱,還可以在吊具的四個角上放上四個酒瓶,這樣在操作過程中酒瓶就不會掉下來。
記者:
為什麽要練這個?
王曉:
壹個是為了穩,壹個是快,穩,準,快,這是我們橋式起重機操作的重點。
記者:
好的,讓我們看看。
評論:
除了在搶貨時能把站在吊具上的四個酒瓶子拿住不動之外,王曉還從壹個叫趙先新的師傅那裏學會了另壹個叫“秀新針”的絕活,就是把鋼針放在吊具上,從50米的高度落下,準確地插入地面上的靶十環。這個絕活就是在做操作的時候能夠準確的抓住貨物,王曉又為我們表演了壹次。在50多米高的橋式起重機駕駛艙內,用重型吊具完成如此精確的事情,真是不可思議。冰凍三尺,非壹日之寒。對於王曉來說,所謂“十年磨壹劍”,付出了16年的努力才有這麽好的壹手。王曉的師傅許振超仍然清楚地記得16年前王曉第壹次來到青島港時的情景。
許振超青島港集裝箱橋吊隊隊長:
他個子不太高,臉很黑,眼睛特別。但是他有壹個特點。男生害羞。我第壹眼就喜歡上他了。為什麽?我覺得壹個人如果有羞恥感,是可以塑造的。
評論:
許振超開始偷偷地註意這個沈默、靦腆、但目光炯炯的年輕人。果然,王曉很快從同壹群司機中脫穎而出。1995,由於工作出色,王曉被選為橋式起重機司機。報道的第壹天,21歲的王曉就被橋式起重機迷住了。
王曉:
當時第壹次上橋式起重機,感覺橋式起重機又高又大,開起來很快。壹手拿著手柄,感覺就像在玩電子遊戲,很刺激。
記者:
王曉開始像遊戲壹樣征服橋式起重機。當時的橋式起重機種類繁多。王曉利用休息時間爬上所有的橋式起重機,偷偷熟悉各種機器的性能,跟不同的師傅學習不同橋式起重機的操作。由於橋式起重機在碼頭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橋式起重機操作的好壞直接決定了碼頭的貨物吞吐量,所以培養壹名橋式起重機司機很難,壹般需要壹年甚至更長時間,但王曉兩個月後就以優異的成績開始了。
王曉:
他們都很驚訝,這在當時是壹個奇跡。
許振超:
哦,開心。我覺得我還行,選了這麽好的司機。
評論:
王曉曾經在起重機司機中出名。年僅21歲的王曉沈浸在成功的喜悅中。他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會自滿和缺乏耐心。他在壹次裝卸操作中犯了壹個錯誤。
王曉:
當時是重點艙位,集裝箱量很大。工作的時候比較著急,覺得自己操作沒有問題,因為壹時沖動把艙口蓋掉了,把船兩邊的欄桿都弄壞了。
評論:
被師傅嚴厲批評後,王曉下定決心繼續苦練基本功。從那以後,他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學習商業上。為了更準確地操作,他還仔細研究了碼頭上停泊的每壹艘貨船。慢慢地,王曉的技術變得越來越成熟,但他仍然不滿足。當時的橋式起重機經常發生故障,大多數故障都是因為起升和下降速度太快,導致釣具和集裝箱發生碰撞。對此,客戶意見很大。於是許振超要求每個人在手術中做“無聲手術”。這時,王曉有了壹個大膽的想法。
王曉:
我想了想怎麽練這種“無聲操作法”。當時和同事溝通了壹下。我把啤酒瓶放在吊具上練習,看吊具能不能晃,啤酒瓶能不能掉下來。
王崇山和王曉的工友們:
我們壹開始都覺得沒必要,後來覺得不可能。
評論:
雖然讓啤酒瓶站在原來搖搖晃晃的吊具上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但王曉仍然徹夜不眠地練習。在駕駛艙,往往壹次就是10小時。
王曉:
可以說回家睡覺的時間基本都在上班。可以說當時所有的時間都用來練絕活了。
王崇山:
他利用吃飯的時間,我們都去食堂吃飯。他在車上自帶食物,自己研究操作技術。有時候,我們都下班了,他還留在單位學習別人的操作技術。
評論:
橋式起重機司機在操作時必須彎腰並保持低著頭。實際上,王曉必須保持這個姿勢幾個小時。經過幾個月的刻苦練習,王曉終於可以讓啤酒瓶在手術過程中壹動不動地站在吊具上。2004年,青島港總裁看了的表演後大加贊賞,並以的名字為這壹絕技命名為“汪小菲燕”。
常德川青島港(集團)有限公司總裁:
形象地說,他操作起來就像壹件藝術品,像燕子壹樣在空中飛翔,非常穩定。因此,我們形象地把它命名為“汪小菲燕”。
評論:
王曉的故事也感染和激勵了他的同事。如今,在青島港,結合自身崗位特點,創新學習方法,苦練技能已成為壹種潮流,壹大批技術工人肖不斷湧現。2004年,集團創立了以員工命名的十大員工品牌。
常德川:
港口成敗的關鍵在人,成功也在人,失敗也在人。我們所有的員工,每個員工都身懷絕技,在崗位上都可以有自己的拼搏。然後他可以讓我們更好的服務客戶,讓港口快速發展。
評論:
采訪中,正巧壹艘來自瑞士的“維安娜”號剛剛停靠青島港,我們采訪了這艘船的大副梅羅拉·安東尼奧先生。
大副梅羅拉·安東尼奧:
這是壹個非常好的港口,有非常好的工人,他們訓練有素,效率高。可以肯定的是,和他們合作很好玩。
評論:
王曉和他的同事們,憑借他們獨特的技能,不僅贏得了客戶的尊重和好評,而且工作效率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2003年4月,王曉和工友們在地中海“阿萊西亞”號的裝卸作業中奮戰了6個小時,以每小時點擊70.3箱、每船每小時點擊339箱的成績打破了世界裝卸紀錄。
王曉:
作為這支隊伍的壹員,我很自豪,因為我也是世界冠軍。
主持人:
青島港太大,我們在這裏停留的時間太短,來不及詳細體驗美好的事物。然而幸運的是,我們看到了這些獨特的技能。“汪小菲燕”、“秀出壹根新針”等富有詩意的話語,既表達了對勞動者的敬意,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勞動的美好。如果說青島港就像壹幅畫,這些絕活就像畫中的亮點。如果說青島港就像壹篇文章,那麽這些絕活就像文章中的點睛之筆。
我想我們很多人可能沒有機會來港口親身體驗,但我們每個人都直接或間接地享受著工人的勞動成果。港口的工人告訴我們,這個節日他們不休息,很多年來,他們都是在勞動中度過假期的。讓我們在這裏對他們說聲“謝謝”。
五月二日
高空作業的建築工人
主持人翟:
大家好,我現在在廣東深圳,我打掃的那棟樓叫億泰大廈。但是,觀眾看了我的打扮,壹定不要誤會我沒有換工作。只是我們今天的節目是關註壹些高空作業的清潔工,所以我特意穿上了他們的衣服。真正的清潔工在哪裏?大家都順著這條視線往上看。妳看,因為爬得高,所以很多人叫他們“蜘蛛俠”。
評論:
這些工人正在打掃的大樓有四十多層樓高,最高點離地面約120米。它們壹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像這樣懸在空中。為了更清晰地捕捉到他們的工作過程,我們把攝像機架設在對面高樓的陽臺上,選擇了壹個與他們的清潔層基本平行的角度進行拍攝。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更容易理解它們與地面的關系。此時,他們已經從四十樓打掃到了二十八樓。壹般人不會說自己這樣吊在天上。即使他們站在這裏,從陽臺往下看,也會覺得有點頭暈。而“蜘蛛俠”卻要在天上拿著長長的刷子,不斷從身後的桶裏蘸取準備好的藥水,熟練地完成各種動作。每兩個人用壹根水管從同伴到對方交替沖洗刷墻。為了清潔最大面積的墻壁,他們經常像蜘蛛壹樣用腳在空中移動身體,並傾斜身體,以便刷子能夠到達最遠的墻壁。我們看見工人們在屋頂上休息。
翟:
妳工作最長時間是多久?
雲(深房物業保潔有限公司高空作業員):
隊長時間最長。
翟:
妳當了幾年隊長了?
郭世平:
1992開始做這個。
雲廣智:
他在高海拔團隊剛成立的時候就開始做這個了。
翟:
1992到現在已經14年了。
郭世平:
14年。
評論:
這些師傅只是深房物業保潔有限公司高空團隊的部分成員..郭世平隊長,14年前的壹個普通民工,現在成了這裏的帶頭人。他的名字叫雲,他打掃的最高樓層是第60層。他的名字叫王勝,從19開始他就壹直在深圳。還有韓松、陳龍、王飛等團隊成員。都是外地來深圳尋求出路的打工者。他們從事高空作業少則五六年,多則十幾年。這種在普通人看來很驚險的生活,在他們看來卻覺得很正常。4月26日,經管理人員同意,我們攝制組和他們壹起爬到樓頂,他們將在早上七點從這裏放下繩子。
翟:
這根繩子壹定結實嗎?
工作人員:
強壯。
翟:
這是什麽材料?什麽材料?
郭世平(深房物業高空作業隊隊長):
腈綸纖維。這是三股,其中壹股有時候會穿破,裏面包著,包著壹股直的,怎麽磨都磨不穿。
翟:
中間有壹根直繩?
郭世平:
是的,它有許多股。
翟:
它有壹噸重。
工作人員:
它有壹噸重。繩子系在這上面。
翟:
這是妳的衣架。
評論:
特殊材料制成的掛板可以在空中支撐和平衡身體,人坐在上面要結實,操作方便,所以繩子和掛板之間有特殊的打結方法。
翟:
也就是說可以拉的很緊,那個按鈕是活動按鈕。
郭世平:
對對。
翟:
掌控自己的速度和力量。
工作人員:
這個會越來越緊。這個螺絲。
翟:
就是繩子放的時候,也就是放了,但是放的方向很緊。
郭世平:
是的,方向很緊。
翟:
如果裝反了是非常危險的。
工作人員:
不會反,線頭也不會反。
翟:
這根繩子看起來很簡單,裏面有學問。這根繩子有什麽作用嗎?
工作人員:
輔助繩、保護繩。
評論:
以防萬壹,高空作業壹般有三根繩子兩個人用。除了承載自身體重的主繩,每兩個人之間還會有壹根輔助的輔繩。
雲廣智:
這個安全帶掛在上面,所以就掛起來了,兩個人壹條,兩邊各壹條。
翟:
也就是說,這根安全繩負責妳們兩個人的安全。
雲廣智:
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