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xx,男,47歲,已婚,幹部,陜西省Xx醫院會診病例,住院號××××××。肝癌手術後靜脈輸註200毫升血漿後,××年×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血常規:白細胞總數16.0×109/L,中性粒細胞88%,淋巴細胞2%。3天後仍需靜脈滴註多巴胺維持血壓,減慢滴速或降低濃度,血壓下降,白細胞仍高,尿量少,上下500ml/d,病情危重。請張老緊急會診。目前患者畏寒喜暖,仍感寒冷,喜閉眼,口渴喜熱飲,無汗,飯後飽脹,食欲不振,大便黃色,體軟,1~2次/d,排尿不利,口唇舌有皰疹,上顎頰有白色口瘡。脈沈細,舌苔白厚幹。
根據以上癥狀,辨證為脾腎兩虛,虛火致炎,方法為溫補腎陽,引火歸源。處方:麻黃附子細辛湯,潛陽丹。具體處方如下:
二診(4月8日):服藥後惡寒減輕,尿量增多,口唇舌瘡改善,大便尚可,食量增多,脈象細弱,尺脈無力。舌略紅,舌苔和以前壹樣。根據舌象加癥狀可以看出,陽虛癥狀有所改善,脾胃之氣有所恢復,所有癥狀都有所改善,但效果並不更加有效。考慮到患者術後有癥狀,且有瘀血,擬在溫補脾腎陽的基礎上加用活血化瘀之品。處方如下:
4月13日隨訪:服藥後口腔、舌部疼痛改善,精神良好,血壓平穩,口腔潰瘍愈合,飲食正常,擇日出院。
病例分析:患者發病初期有惡寒、發熱、惡心嘔吐、心悸、脈數,經西醫對癥治療後發熱消失。但以濕、惡寒、喜溫、常蓋、渴熱飲、小便不利、口瘡及頰、上頜發白為主要癥狀。結合舌脈四診,認為脾腎兩虛,虛火上炎,方法為溫脾腎陽,引火歸源。患者惡寒喜暖,遮蓋程度不減。辨證為內虛寒證。
《傷寒論》第七條說“有熱惡寒之病在陽,無熱惡寒之病在陰”,可見該病以陰證、內寒不足為主要特征。脾腎陽虛,失於溫熱,所以惡寒喜溫,覆蓋程度不減;脾腎陽虛,不能蒸發水液,不能有極好的津液,因此,人口渴,喜熱飲;腎陽虛損膀胱氣化,故排尿困難;腎為水火之宅,腎氣損於陽虛,陰不控陽,虛火發炎,故見有口瘡,頰白,上頜骨。用麻黃細辛附子湯合潛陽丹按證加減。麻黃細辛附子湯出自《傷寒論》少陰病第301條,其中說“少陰病始於之,……,以麻黃細辛附子湯為主”。現代藥理研究明確[1]麻黃、阿莎麗、附子具有免疫調節作用,能顯著提高危重患者的抗體產生能力,對激活免疫反應功能有顯著作用。"
潛陽丹出自鄭晴秦安《藥的真實故事》,由砂仁、附子、龜板、甘草組成。方劑以麻黃散外寒,附子溫經扶陽,細辛辛夷散寒,能透表裏,既直接入少陰,又輔助附子溫經,麻黃散外寒。
三藥合用,溫經少陰解表,溫中散陽,解表補虛,起到扶正祛邪,溫經解表的作用[2]。加入龜板、砂仁、炙甘草取潛之意,加入肉桂使腎中浮火歸元,從而根治口瘡;加入淫羊藿溫補腎陽,增強膀胱氣化能力,利尿;加炒山藥,助脾胃。第二次診斷,考慮到該病發生在手術後,在方中加入紅花、川芎、當歸,養血活血、疏通經絡,做到未病先防。
本病例總結:病歷為“過敏性休克”,為急危重癥。如果處理措施不當,就會出現嚴重的問題。張醫生應用中醫辨證論治後,迅速停用降壓藥,患者潰瘍、皰疹愈合,進食量增加,尿量改善,休克糾正。張主任認為,在治療急危重癥時,不應受西醫診斷和病機的影響。要結合中醫辨證理論體系,采取望、聽、問、感、四診、取參、三因相適應等措施,再制定有效的方案。遵循中醫的理、法、方、藥的原則進行治療。
目前急性病多采用西醫治療。什麽時候應該用中藥?當西醫治療效果不明顯,又沒有更好的辦法時,就會請中醫來診治。此時病情相當危急,病情相當復雜。如果還在思考如何看待西醫,西醫叫什麽名字,西醫的發病機理是什麽,就會失去自己的優勢。不要盲從和西化中醫,而要發揮自身優勢治療急性病,根據中醫的原理和方劑進行治療,才能取得有效的臨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