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起,本市月最低工資標準由2300元調整為2420元,增加120元,增幅約為5.2%;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由20元調整為21元。
月最低工資適用於全職員工。本市月最低工資不包括勞動者個人依法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延長工作時間的加班工資,夜班津貼、夏季高溫津貼、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環境的崗位津貼,夥食津貼、通勤津貼、住房津貼不作為月最低工資的組成部分。
小時最低工資標準適用於非全日制用工的勞動者,即在同壹用人單位日平均工作時間壹般不超過4小時,每周累計工作時間不超過24小時,不含勞動者個人和單位依法繳納的社會保險費。
最低工資每年的提高都會引起員工和企業的集體關註。或多或少,今年發生了什麽變化?
1,調整幅度“少”了,增值多了。
隨著今年3月21上海宣布上調最低工資標準,今年明確要調整最低工資標準的省市增至6個,而在此之前,江西、西藏、遼寧已於今年6月1起完成上調最低工資標準。2月1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發布《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調整全區最低工資標準的通知》,明確即日起調整全區職工最低工資標準。壹級工資將由每月1400元調整為1680元,每月增加280元,調整幅度為20%,是目前調整幅度最大的省市。
乍壹看,上海5.2%的漲幅和廣西20%的漲幅有壹定差距,但實際上,上海調整最低工資標準的附加值更大。《勞動報》記者從上海市總工會保衛處了解到,由於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去年甚至包括2016在內,全國很多地方都沒有調整最低工資標準,31省市中只有三分之二左右進行了調整,其他很多省市至今沒有明確調整。近年來,上海除了2009年金融危機暫緩調整最低工資水平外,其余時間都延續了每年調整壹次的基本規律,甚至壹年調整兩次。從這個角度來看,大幅度的調整可能是幾年未調整股票的積累,“小步快跑”的持續增長才能給員工帶來更多的獲得感。
另外,從數字上看,2017年上海最低工資標準為2300元,居全國各省市之首。由於基數較大,即使上調5%,上調金額也已超過100元,漲幅超過100元,在全國範圍內應該也處於漲幅前列。
最低工資標準的調整是在物價上漲背景下保障職工基本生活需求的壹種應對措施。根據最低工資標準調整與上海物價上漲的對比,國家統計局去年公布的物價指數顯示,2017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比上年上漲1.6%,上海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1.7%。其中,食品煙酒價格指數上漲1.2,衣著價格指數上漲0.5%,生活用品及服務價值指數上漲1.5%,交通和通信價格指數上漲0.7%,居住價格指數上漲1.7%,教育文化和娛樂價格指數上漲0.9%,醫療保健價格指數上漲6.6%。
“基於以上幾點,最低工資水平的提高不能簡單地進行區域橫向比較,而應全面看待最低工資標準的提高”,上海市總工會保衛處相關人員表示。
2.行業內個人議價少,集體議價多。
最低工資標準是壹種自下而上的機制,考慮到弱勢群體受學歷和就業能力影響,缺乏議價能力。是企業不可逾越的法律底線,也是低收入人群滿足基本需求的最直接保障。
壹項調查表明,按最新工資標準領取工資的人的比例與受教育程度成反比,隨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這壹比例逐漸降低;此外,勞務派遣工按最低工資標準領取勞動報酬的比例明顯高於合同工;從行業和崗位來看,按最低工資標準領取工資的從業人員大多集中在制造業、服務業、批發零售業、餐飲業和住宿業的生產壹線和輔助崗位。上述員工,或因其在單位的特殊地位,或因其技術含量低、文化程度有限,通常在企業中話語權不大,沒有投票權,與企業的議價能力也非常有限。
2016年,上海市政府出臺了《上海市深化維修行業市場化改革提高壹線職工工資水平的意見》,對環衛行業、綠化維修行業、河道維修行業、道路維修行業、管道維修行業等幾個市場化程度相對較低的服務行業的壹線職工收入提出了明確要求,並建立了維修行業最低工資制度。根據本市最低工資標準的調整情況,結合行業實際情況,逐年提高本市維修行業最低工資標準。2018前,行業最低工資標準逐步達到不低於全市最低標準的120%。
“這些行業的業務發展大多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進行的,市場化程度相對較低。壹線工人很難通過市場調節實現收入。因此,政府部門希望通過發布指導意見、推進集體協商等方式,最大程度地保障壹線勞動者的權益。”上海市總工會保衛處相關人員表示,探索並逐步建立行業最低工資制度,不僅可以從根本上改變企業在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事項上單方面決定的局面,還可以使勞資雙方的決定成為壹種制度安排。還可以兼顧行業差異,保證不同行業的從業人員,尤其是壹線從業人員,能夠獲得與城市經濟和行業發展相適應的工資性收入。這在議價能力相對較弱的勞動者群體中更為明顯。
3.廣告少了,合同多了。
經常接觸招聘市場或者瀏覽招聘網站的人可能會發現,近年來,以最低工資水平招人的企業越來越少,甚至基本看不到了。搜索保潔、保安、普工、餐飲服務員等工作時。,過去常年支付較低的最低工資,《勞動報》記者發現,月薪基本在2500元起步,月薪區間在2500元至3000元的崗位數量在提供的崗位總數中所占比例極低,月薪區間在3000元至4500元的崗位數量最多,在4500元至6000元之間。調查結果也與去年人力資源市場的統計數據相吻合。統計顯示,2065438+2007年8月,上海人力資源市場各用人單位發布的招聘崗位平均月薪為4630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8%,整體呈逐年上升趨勢。即使漲幅不小,但從增速來看,目前招聘月薪較去年同期8.8%的增幅,仍略低於上海人力資源市場近年來9.6%的年均增速。
“去年市場上的工資起步價已經漲到每月3500元,指的是壹些沒有技術含量的普通工作,比如服務員、保安等。像電焊工這樣的技術工人壹個月的工資通常在6000元以上,而且還得提供吃住。快遞員和配送員就更不用說了,工資更高。”承接了多個勞務外包項目的翁先生說,如果招聘啟事上貼的月薪是最低工資,應聘者連看都不會看。如果招聘流水線上的工人,即使工資4000元/月也很難招到人。所以有的企業幹脆把稅前工資貼在招聘啟事上吸引人,勞動者實際收入不壹定高。在這樣的情況下,近兩年來,翁先生的業務重心不得不從原來的環衛、保安市場轉向快遞、外賣市場。
翁先生的說法是有壹定依據的。據統計,2065438+2007年8月,上海人力資源市場求職者平均期望月薪為4474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8%,較5年前同期增長33.6%,年均增長5.9%。許多員工反映,不斷上漲的房屋租賃價格和價格使他們在最低工資的壓力下生活,這也迫使他們在選擇工作時更加關註企業是否提供住宿。
雖然招聘啟事中最低工資的出現率較低,但並不意味著最低工資標準從這些低技術含量的工作崗位上完全消失,而是更多地出現在勞動合同的“基本工資”壹欄中。從近幾年來本報信訪窗口的職工情況來看,保安、技術普工等崗位的基本工資都處於最低工資水平。除了基本工資,他們的收入構成還包括各種津貼和“昂貴”的加班費。舉個例子,壹個生產線工人每個月6000多塊錢,其中有近4000塊錢可能是加班費。因為經濟補償金的基數不包括加班費,這種工資和加班費倒掛的現象,是近幾年才有的。解除勞動關系時,企業和員工始終無法就經濟補償金的數額達成壹致,這也迫使員工主動要求加班以獲得更高的收入。
4.拿最低工資的人不太受企業關註。
雖然按照最低工資標準領取勞動報酬的人數在逐漸減少,但這並不妨礙企業和HR們對最低工資標準的調整保持持續的高度關註。
在傳統制造企業工作了近20年的資深人力資源總監林女士透露,以前每次最低工資標準調整,她都會要求具體負責工資績效和社保繳納的相關人員及時跟進,核對公司內最低工資水平的員工人數,及時調整工資,同時, 查看工資略高於最低工資水平員工的情況,了解調整社保基數後稅後工資是否高於新標準,避免不必要的糾紛。 這兩年,隨著人力市場工資標準的提高,企業裏基本沒有真正拿最低工資的員工了。不過林女士每年還是會關註壹下最低工資標準有沒有調整。“最低工資標準的調整,是綜合考慮低收入家庭基本生活費用、城鎮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職工平均工資、經濟發展水平和企業人工成本等因素測算的。因此,最低工資標準為全社會提供了壹個參考。標準提高,社會整體工資水平也會提高,企業員工會要求加薪。即使我們公司不漲,其他企業同樣崗位的工資也會漲,市場會逼著我們給員工漲工資。在這個過程中,怎麽漲,漲多少,最低工資標準的調整,都可以作為參考和依據。當然,這也是工資集體協商時決定工資漲幅的重要參數。”
某快消企業人力資源總監薛先生從另壹個角度闡述了他個人對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的關註。他介紹,很多企業都有銷售或推廣崗位。從事這些職業的員工基本工資往往以當地最低工資為標準,大部分收入由銷售提成構成。如果銷售業績不理想,那麽是有可能的。只拿最低工資。所以最低工資標準的調整對這些銷售人員也有較大的影響。這也是為什麽企業要對最低工資標準的調整始終保持高度的敏感性的主要原因之壹。
林女士和薛先生的話很有代表性。上海市總工會的調查顯示,近八成職工認為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可以提高勞動者的工資水平。近四成員工認為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是促進其工資增長的最大因素。
5.硬侵權糾紛少,誤會導致糾紛多。
本報信訪辦每年都會整理各類投訴的數量。從近三年的數據反饋來看,與最低工資直接相關的投訴量為零,但與最低工資相關的隱性侵權事件雖然不多,但還是時有發生。
比如不久前,壹名保安走訪本報,反映其月收入按天計算,日薪為150元。但公司不僅要求他們每天工作12小時,而且很少休假。這位員工給自己算了壹筆賬。按照綜合工時制,雖然他的工資是4500元壹個月,但他的工作時間是規定時間的兩倍。即使不算加班,他的月薪也應該高於4600元。基於現實,他認為自己的實際收入低於本市最低工資標準,於是來到本報咨詢。
還有壹個員工,除了春節假期,2月份因為人員有限,停了幾條生產線,直接導致該員工當月工作不到半個月。3月初拿到2月份工資的時候,他傻眼了。本來就不高的工資被砍了壹半,具體數額直接“降到”上海最低工資標準以下。為此,他認為企業的做法不僅侵犯了他的權益,也違反了上海市最低工資的相關規定。
關於最低工資問題,《勞動合同法》明確規定,用人單位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用人單位違反最低工資規定的,勞動者可以通過勞動監察仲裁部門要求用人單位補發差額。《勞動日報》記者從上海市勞動監察總隊了解到,本市最低工資規定的執行情況與本報信訪窗口的統計大體相似:對用人單位惡意違反最低工資規定的投訴舉報較少,涉及違反最低工資規定的投訴大多源於政策誤解。
上海市勞動監察總隊閆波透露,隨著媒體對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的宣傳力度加大,用人單位在具體執行中也越來越配合,很少有企業會惡意突破那個底線。從目前積累的投訴案例來看,部分小微企業由於不具備專業的人力資源管理能力,可能會忘記調整或省略調整;此外,部分職工可能對最低工資的內容存在誤解:“有些企業的工資類別很多,包括基本工資、工齡工資、崗位津貼等。員工誤以為基本工資低於當年最低工資標準,企業違法,進而向我部門投訴,但其月實際工資壹直穩定在最低工資線以上。這種因誤解引起的投訴占了最低工資投訴的大部分。”因此,要想從根本上杜絕此類糾紛,除了每年發布通知告知最低工資標準何時調整外,還應在日常生活中加大政策解讀力度,讓更多人正確理解最低工資標準;其次,企業也要提高人力資源的管理水平,每年圍繞幾個關鍵時間點保持高度的關註和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