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市場持續升溫,三會主張防範相關金融風險。NFT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字憑證,具有唯壹性、不可分割性和可追溯性的特點。NFT市場持續升溫,三會主張防範相關金融風險。
NFT市場持續升溫,三協提出防範相關金融風險1。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證券業協會聯合呼籲會員單位共同發起倡議,防範NFT(非同質證書)相關金融風險,堅決遏制NFT金融證券化傾向,嚴密防範非法金融活動風險。
近年來,中國NFT市場持續升溫。作為區塊鏈技術的創新應用,NFT在豐富數字經濟模式、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面顯示出壹定的潛在價值,但同時也存在投機、洗錢、非法金融活動等潛在風險。
對此,三協建議堅守行為底線,防範金融風險。壹是證券、保險、信用、貴金屬等金融資產不納入NFT基礎商品,變相發行和交易金融產品;第二,NFT的非同質性特征並沒有因為分割所有權或批量創建而被削弱,變相進行了代幣發行融資(ICO);三是不為NFT交易提供集中交易、連續掛牌交易、標準化合約交易等服務,變相違規設置交易場所;
四是不使用比特幣、以太坊、TEDA等虛擬貨幣作為NFT發行交易的定價和結算工具;五是對發卡行、賣家和買家進行實名認證,妥善保管客戶身份信息和發行交易記錄,積極配合Q反洗。第六,不直接或間接在NFT投資,不為在NFT投資提供融資支持。
同時,三協還建議合理選擇應用場景,規範區塊鏈技術應用,發揮NFT在推進工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中的積極作用;確保NFT產品價值得到充分支撐,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防止虛高價格背離基本價值規律;保護底層商品的知識產權,支持正版數字創意作品;真實、準確、完整地披露NFT產品信息,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
智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渺建議,投資者應充分認識NFT的價值和風險,不要參與NFT的非法投機和交易。普通投資者很難完全理解虛擬貨幣、ICO、NFT等。建議不要盲目投資,要自覺抵制各種誘惑,保護自己的財產安全。
NFT市場持續升溫,三協會建議防範相關金融風險。2近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出防範NFT相關金融風險倡議,明確表示將堅決遏制NFT(非同質令牌)金融化、證券化傾向,嚴密防範非法金融活動風險。
這壹倡議既肯定了NFT的積極作用,即“NFT作為區塊鏈技術的創新應用,在豐富數字經濟模式、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面顯示出壹定的潛在價值”,也提醒了NFT相關的金融風險,提出要警惕NFT的投機、洗錢、非法金融活動等潛在風險。這對剛剛走紅的NFT來說,是及時而必要的。
NFT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字憑證,具有唯壹性、不可分割性和可追溯性,可用於標記特定資產的所有權。理論上,現實世界中的任何東西,包括壹首歌,壹幅畫,壹段文字,壹個遊戲道具等。,可以制成NFT,其適用範圍取決於人們的想象力。
正是因為發展空間充滿想象,這兩年全球掀起了壹股NFT浪潮,國內互聯網公司也紛紛推出NFT平臺,很多產品壹發布就銷售壹空。與此同時,壹些非法金融活動也滋生蔓延。比如很多機構打著NFT的旗號變相開展非法虛擬貨幣和代幣融資交易;部分NFT底層商品隱藏證券、保險、信用、貴金屬等金融資產,變相發行交易類金融產品;
此外,壹些NFT平臺與海外公鏈結合,在數字錢包中提到NFT,然後在海外平臺上銷售,達到洗錢的目的。長此以往,極有可能造成資本外逃、架空外匯管理體制等問題,影響金融秩序和經濟社會穩定。
NFT的核心價值是為現實世界提供壹個蜿蜒的通道,充當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之間的橋梁。目前壹些NFT金融化、證券化傾向,無疑已經偏離了正軌,破壞了行業生態。如果任其發展,必然導致“劣幣驅逐良幣”,不利於行業的健康和長遠發展。
好的經典不能讀歪了。NFT不是騙人的招牌,不是炒作的噱頭,NFT產業不能陷入急功近利的歧途。有關部門也應加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及時填補監管空白,為NFT的健康發展“挖礦”。
要通過法律法規明確NFT相關活動的本質屬性,定性NFT去金融化,制定準入門檻和行業標準,規範NFT發行、交易和保存流程。同時,積極探索有效的監管方式,嚴厲打擊利用NFT洗錢和非法集資的行為,避免可能出現的金融或法律風險。
任何創新都應該建立在合法合規的基礎上。對於企業和平臺來說,要踐行科技做優的理念,加強基礎研究,合理選擇應用場景,規範區塊鏈技術的應用,發揮NFT在推動工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中的積極作用,確保NFT產品的價值得到充分支撐,防止虛增的價格偏離價值基本規律。
代表區塊鏈技術應用新方向,被賦予“壹切都可以數字化”美好願景的NFT,不僅需要市場的不斷探索和努力,更需要監管部門包容審慎的引導。消費者也應堅持正確的消費觀,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遠離與NFT有關的非法金融活動,謹防上當受騙。
NFT市場持續升溫,三協會建議防範相關金融風險。3 NFT(非同質代幣)隱藏的金融風險備受關註。
近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證券業協會聯合發布《關於防範NFT相關金融風險的倡議書》(以下簡稱《倡議書》)。記者註意到,壹些平臺此前壹直在打擊相關風險投機行為。比如微信封禁或下架了壹批數字采集平臺,微信官方賬號;螞蟻鯨探(螞蟻集團旗下的數字采集平臺)也發布了對違規用戶的處罰通知,180多個違規賬號被下架。
沒有“交易”是關鍵詞。
具體來看,提案中提到“堅守行為底線,防範金融風險”。其中明確提出,要堅決遏制NFT金融證券化傾向,包括不得將證券、保險、信貸、貴金屬等金融資產納入NFT基礎商品,變相發行交易性金融產品。此外,提案強調不提供集中交易(集中競價、電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為NFT交易提供連續掛牌交易、標準化合約交易等服務,變相違規設立交易場所。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肖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NFT可以推動文化創意產業,藝術品和藝術創作數字化是大勢所趨。然而,在出售NFT的過程中,出現了金融化的傾向,尤其是二級市場的開放,進壹步刺激了消費者的投機心理。這次是金融網點的自律組織而不是文化組織提出倡議,說明數字館藏的金融化問題已經被監管部門凸顯和重視。
此外,針對三會的倡議,金杜律師事務所(上海)合夥人嚴磊民律師解釋稱,三會發布的建議“不為NFT交易提供集中交易、連續掛牌交易、標準化合約交易等服務”,
上述交易方式均具有典型的金融交易特征,意在提醒市場上所有NFT業務平臺,要以“豐富數字經濟模式,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為經營宗旨,避免開展交易所業務,斬斷非法NFT業務呈現的金融證券化“苗頭”。
業界普遍認為,目前國內數字館藏有幾個特點:壹是NFT的金融屬性降低;第二,與虛擬貨幣劃清界限。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潘鶴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NFT的風險不是技術性的,NFT在藝術品確認的交易過程中具有去中心化的特點,這為洗錢和詐騙提供了土壤。有些人利用人們對NFT的誤解來進行推測。
他認為,目前很多金融機構對NFT缺乏客觀全面的了解,防範風險很有必要。對於目前國內的數字采集平臺,關鍵詞依然是禁止“交易”。
多家平臺正在加大對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
早在今年2月,銀監會就發布了《關於防範以超宇宙名義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這壹次,該建議無疑將為NFT市場的過度投機帶來壹個“緊箍咒”。
事實上,數字收藏的私人交易被炒作的情況並不少見。4月14日,《證券日報》記者在某二手交易平臺嘗試搜索“數字收藏”,發現有不少私人賣家。個人數字收藏甚至要花費數千美元。記者嘗試聯系壹位賣家,發現需要更換平臺,采用私下交易方式,但私下交易方式往往存在較大的欺詐風險。
此外,記者註意到,螞蟻鯨探和微信都加大了對數字采集平臺相關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
3月21日,螞蟻鏈旗下鯨探發布的《違規用戶處罰通知》顯示,對違規賬號按照違規嚴重程度進行逐級處罰,包括永久限制增加收藏、封禁賬號等。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螞蟻鏈鯨探共處理違規賬號超過180個(獲取和轉賬功能永久禁止)。
鯨測對《證券日報》表示:業務開展之初,我們明確反對數字藏品的金融產品化,加強實名認證、風險控制等技術手段,確保用戶能夠正常將藏品捐贈給好友,同時抵禦各種形式的潛在投機風險,包括持續管理嚴重違規和作弊的非常規用戶,並給予反欺詐提示。
根據《捕鯨者捐贈須知》,政府不支持任何形式的數字收藏轉售。購買數字收藏180天的用戶可以向其他實名用戶發起捐贈。為了防止投機,受贈人可以在收到數字收藏2年後再次發起捐贈。
3月底,微信大規模封禁了微信官方賬號中的多家數字收藏平臺,涉及十余家平臺,均為中小型數字收藏平臺。微信方面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僅提供數字收藏展示和壹級交易的微信官方賬號,需要與國家網信辦備案核準的區塊鏈公司的合作證明作為資質證明,不支持提供二級交易。
另外,目前小程序只支持數字收藏展示和壹級贈送。數字收藏交易和多級流通不開放。如有繞行等對抗行為,將視違反程度予以封禁或移除。
微信方面強調,後續將密切關註行業動態和相關規定,進壹步完善和調整規則。
歐科雲鏈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孫玉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結合此前大量涉及數字催收的微信官方賬號和小程序以及違規賬號的關閉,以及三會主動的釋放,預計未來該領域的監管會逐漸收緊,對數字催收平臺的合規要求會越來越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