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十二年義務教育什麽時候實施?

十二年義務教育什麽時候實施?

1986年,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首次以法律形式固定了免費義務教育。經過25年的發展,我國經濟實力顯著提升,社會發展對國民素質有了新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實施12年義務教育的社會呼聲越來越大。從2010秋季學期開始,具有德興市戶籍,在本市普通高中、職業高中就讀的學生接受免費教育。同時,非德興市戶籍但文化課、學科競賽成績優異的優秀初中畢業生,在本市就讀也可享受免費教育。據德興市教育部門統計,全市各級各類中小學111所,其中普通高中4所,職業高中1所,全市在校生35573人,其中普通高中3582人,職業高中529人。實施高中階段免費教育,每年將增加財政投入600多萬元。德興的高中免費教育主要有“六免壹補”,即對公辦普通高中免收學雜費、視聽實驗費、寄宿費、水電費、電腦費、課本費;民辦高中、職業高中學生由助學金補助,市財政補足每年助學金600元/人,補助費用不能重復向學生收取;貧困高中生補助和體育彩票公益金仍按現行貧困家庭補助標準執行。高中階段實施免費教育的具體流程是:壹是普通高中、職業高中在規定的入學時間組織學生進行新學期註冊,學生憑戶口本原件到學校註冊。學校在學生註冊後3天內統計符合免費條件的人數,並對初審通過的學生進行至少7天的公示。最後由學校匯總,分別向市教育局和市監察局匯報。經市教育局、市監察局批準後,由市教育局向全市申報實施高中階段免費教育。據德興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介紹,為推進這項民生工程,該市還成立了由市長何任組長的實施高中階段免費教育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將定期組織對高中免費教育經費的落實和使用情況進行檢查,加強高中免費教育經費管理,確保經費及時、規範、安全、有效分配和使用。監察、審計、財政等部門定期檢查享受免費教育的學生人數、資金的使用和管理情況,並將設立投訴熱線,接受人民群眾的投訴和監督,及時查處和糾正違規行為。德興市位於江西省東北部,總面積21,01平方公裏,總人口31.8萬。德興素有“銅都”之稱,銅年產量全國第壹,黃金江南第壹。它是國家有色金屬工業的重要基地。2009年,德興市全年GDP達到771.3億元(不包括德興銅礦工業增加值),全市財政總收入1.30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564元,在崗職工平均工資2.32萬元。3月3日,國務院參事湯敏就教育投資、12義務教育、高校畢業生就業難、高校農村學生比例下降、農民工子女上學難等教育熱點話題進行解讀。教育投入提高到4%並不難。很難公平地分配教育投資。《國家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提出,2012年,要實現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4%的目標。湯敏認為,加錢並不難,難的是如何把錢分好,讓教育更公平。他更關心的是4%實現後,這筆錢如何分配,如何真正分配到合適的地方。這筆錢應該用來給予及時的幫助,而不是錦上添花。花在貧困地區的教學設施上,尤其是軟件上,花在貧困人口身上。他說:“我們如何確保這壹點?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公開透明,讓全國人民知道錢是怎麽分配的。教育預算是老百姓最關心的。在對教育投入更多後,尤其需要保證教育經費的合理使用,減少教育的不公平和不公正。”同時,湯敏也表達了自己的擔憂,教育投入增加,如果處理不當,會加劇教育的不公平。12的義務教育,壹下子解決貧困生和農村學生的高中費用問題並不容易。“還不如按部就班在12做義務教育,最後免費。”湯敏向記者談了他的想法。他說:“日本這個高收入國家,最近才實施12年的義務教育。中國不應急於實施12義務教育。我認為迫切需要解決貧困家庭和農村孩子在高中花費過多的問題。首先,應該給貧困家庭的學生提供12免費教育,或者通過助學金的方式,讓有能力進入高等教育的貧困家庭學生在高中階段不用交學費。其次,可以考慮免費給職業高中或者中專的貧困家庭學生。壹般來說,這類學校的農村孩子比較多。相對來說,這些學生可以更早的為社會創造財富。就這樣壹步壹步來,最後解脫。”湯敏認為實施12義務教育更大的問題是財政投入。目前國家沒有那麽多財力保證那麽多人獲得12免費教育。從國家的角度來說,壹下子在12免費不是那麽容易的。擴招,大學畢業生就業難,中學畢業生就業難。如果不擴招,就會體現為中學畢業生就業難,這是整個社會的就業問題。湯敏說,如果沒有足夠的就業機會,學生在初中、高中或大學畢業時就會失去工作。可以說就業難不是擴招造成的。湯敏說,為了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需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第壹,如何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為高學歷學生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其次,要改革教學內容和教育方法。因為大學擴招,社會需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大學的教育改革卻沒有跟上。所以,不是社會不給大學畢業生提供就業機會,也不是說社會不需要大學生,而是很多大學生太自大,不適應社會的需要。所以,從根本上說,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加快改革,尤其是教育改革。”高校農村學生比例下降”是2011年中國農村學生比例上升的誤區,“窮人家生貴子難”成為年度教育熱詞。有文章指出,在這個“窮家難出貴子”的時代,教育資源嚴重失衡,農村學生進入名校的機會越來越少,知識已經難以改變命運,階層流動渠道被堵塞。湯敏指出,“高校中農村學生的比例正在下降”是壹種誤解。根據學者的調查,重點大學的農村學生比例在減少,但是全國的大學,特別是提前批次錄取和專科學校,農村學生的比例在增加,農村學生的數量在持續上升。教育部統計數據還顯示,從1989到2008年,我國高校農村新生比例逐年上升——從1989年的43.4%上升到2003年與城市學生比例相當,再到2005年達到53%。但是在北大清華和壹些國家的211和985高校中,農村學生的比例在下降。這反映了目前“壹考定終身”的招生模式,對農村學生是不公平、不公正的。農民工子女進不了公立學校。擴建學校應該投資什麽?人民網2012近期調查顯示,90%的網民認為農民工子女教育是當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90%的人認為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隨遷子女在升學和考試方面沒有門檻。就如何解決農民工子女上學問題,湯敏談了自己的看法:“相當壹部分農民工子女上學還很難,保障流動人口子女上學迫在眉睫。目前很多城市的公立學校不願意接收或者接收不夠。公辦學校要想接納所有農民工子女,城市學校需要擴建,該投入的投入。在公辦學校暫時無法招收所有農民工子女的情況下,壹些農民工子女學校應該繼續開辦。各地要拿出壹部分教育經費來支持這些學校。“各省市高考學生機會不公平,應該允許高校按異地人數分配名額。某些地區的學生可能要比某些地區的高考學生多考幾十門才能獲得同樣的學習機會,這可以說是學習機會不公平。湯敏認為,這是高考制度本身造成的。本來全國高考題是統壹的,但是現在壹半以上的省份都是自主命題,這就涉及到壹些大城市,特別是像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大學多,大學招生名額多,所以錄取分數線會低壹些。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解決的是各地大學招生名額的分配。比如北大是國立北大,應該根據全國人口分布分配不同數量的名額,而不是北京能拿到那麽多名額。大學生就業訓練是培養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必要手段。現在,很多大學生選擇在就業前參加各種就業培訓,以增強自己的“實戰能力”。湯敏贊成大學生的這壹選擇。湯敏認為,這並不是說大學生上了大學就能自然而然地適應工作。求職和求職是有壹定技巧的,了解工作和就業問題需要壹定的培訓。他說,大學生就業培訓是必要的,不僅在中國,在全世界都是如此。許多西方國家不僅有培訓,而且有專門的辦公室來幫助大學生就業、學習和培訓。湯敏還指出,要在大學裏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他說,有創業意識並不意味著在學校就能創業,因為只有極少數人能做到。大部分人可能工作壹段時間才適合創業。但如果大學裏沒有種下創業的種子,工作後他可能會有這個機會,他會因為沒有創業意識而與機會“擦肩而過”。國務院參事湯敏簡介:湯敏,出生於2005年2月,1953。廣東廣州人。獨立人士。國務院扶貧辦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曾任亞洲開發銀行駐華首席經濟學家、副代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長期從事宏觀經濟研究。2011 2月被任命為國務院參事。

采納它

  • 上一篇:什麽是任務驅動教學法?它有什麽特點?
  • 下一篇:柏拉圖與亞裏士多德法治思想之比較?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