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標準要求實施全過程控制,即把職業安全健康管理作為壹個系統工程,用系統分析的理論和方法解決職業安全健康問題。從分析可能引發事故的危險因素入手,根據不同情況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在研究公司的活動、產品和服務對職業安全健康的影響時,通常將可能引發事故的風險因素分為兩類。壹類風險因素與組織的管理有關,可以通過建立管理體系,加強內部審計、管理評審和人的行為評價來解決;二是針對原材料、工藝流程、設備、設施和產品,研究整個生產過程的風險因素,從管理和工程技術上采取措施,消除或降低風險因素。為了有效控制整個生產過程中的危險因素,必須對整個生產過程進行控制,采用先進技術、先進工藝、先進設備和全員參與,以確保組織職業安全健康水平的提高。可見,危害識別、風險評估和控制是企業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有效運行的主線。只有正確識別和評價危險源,有效控制各種風險,系統的建立才有意義。
1.危險識別和危險評估的基本概念
1.1危害是指可能導致人身傷害、職業病、財產損失、工作環境破壞或其組合的來源或狀態。危險分為兩類。第壹類危險源:根據能量意外釋放理論,生產過程中可能意外釋放的能量或危險物質稱為第壹類危險源。常見的有:使人體或物體具有高勢能的裝置、設備和場所;各種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等。第二類危險源:導致能源約束和限制措施失效或破壞的各種不安全因素稱為第二類危險源。通常包括三個因素:人、事、環境。
1.2危險是指特定危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後果的組合。風險評估又稱安全評估或風險評價,是對系統中存在的風險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系統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程度的評價,以尋求最低的事故率、最少的損失和最佳的安全投資效益。
2.危險識別方法
危險識別是確認危險存在並確定其特征的過程。即找出可能引發事故並導致不良後果的材料、系統、生產過程或工廠的特性。因此,危險識別有兩個關鍵任務:識別可能的風險因素和識別可能的事故後果。
2.1風險因素分類
風險因素的分類是為了便於風險因素的識別和分析。危險因素的分類方法有很多種,如根據gb13816-92《生產過程中危險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生產過程中的危險因素分為六大類:物理危險因素(防護缺陷、噪音危害等。)、化學危險因素(自燃物質、有毒物質等。)、生物風險因素(動植物等。)、心理和生理風險因素(超負荷、禁忌操作等。)、行為風險因素(指揮失誤、操作失誤等)。)等風險因素。
2.2常見危險識別方法
2.2.1實證分析方法:包括比較法、實證法、類比法。對比分析是通過參考相關標準、規定、檢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員的觀察能力,借助經驗和判斷,對評價對象的風險因素進行直觀分析的方法。缺點是容易受到分析人員經驗和知識的限制,這可以通過檢查表來彌補;類比法是利用相同或相似的工程或工作條件的經驗和勞動安全衛生統計數據,對評價對象的危險因素進行類比分析。總結生產經驗有助於識別危險,通過分析過去發生的事故或未遂事故的原因,不難找出危險因素。
2.2.2物質性質和生產條件的分析方法:了解生產或使用的物質的性質是危害識別的基礎,危害識別中常用的物質性質有毒性、理化性質、燃燒和爆炸特性等。生產條件也會導致危險或加重生產過程中材料的危險。
2.2.3使用危害評估方法進行危害識別,如安全檢查表、假設分析和危害可操作性研究。
2.2.4重大危險源辨識方法:重大工業事故大致可分為兩類。壹類是可燃物質泄漏與空氣混合形成可燃煙雲,遇到火源引起火災或爆炸;另壹種是大量有毒物質突然泄漏,造成大面積死亡、中毒和環境汙染。發生事故的可能性不僅與化學品的固有性質有關,還與設施中危險物質的數量有關。
3.風險評估的基本方法
風險評估起源於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保險業。目前針對企業(生產工藝或裝置)的風險評估方法有幾十種。風險評估方法已經從最初的定性評估發展到半定量和定量評估。危險評估包括危險識別和危險評估。
3.1安全清單
為了系統地找出系統中的不安全因素,對系統進行分析,找出各個層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後確定檢查項目,通過提出問題進行檢查或評審,將檢查項目按照系統構成的順序編制成表格。這張表叫做安全檢查表。
3.2操作條件的風險評估
這是壹種簡單易行的半定量評估方法,用於評估在潛在危險環境中工作的人員的風險。它使用與系統風險率相關的三個因素的指標值的乘積來評估系統人員的傷亡風險。這三個因素是:
l-發生事故的可能性;
e-人類暴露在這種危險環境中的頻率;
事故情況下的損失後果。
然而,要獲得這三個因素的科學準確的數據是壹個復雜的過程。為了簡化評估過程,可以采用半定量評估的方法,對三個因素的不同等級確定不同的分值,然後用三個分值的乘積D來評估風險。即:d = LEC
3.3其他主要分析方法
初步危害分析的Pha方法:初步危害分析是實現系統安全危害分析的初步或初始方案,在方案制定的初始階段或設計階段之初完成。
故障類型及影響分析fmea:該方法的特點是從部件和器件的故障逐壹分析影響和對策。
事件樹分析的Eta方法:是壹種邏輯演繹方法,分析給定初始事件可能引起的各種事件序列的結果,從而定性和定量地評價系統的特性,幫助分析者獲得正確的決策。
故障樹分析(fta)方法是壹種演繹系統安全分析方法。它從要分析的具體事故或故障入手,逐層分析其原因,直至不能再分解,得到生動簡潔的邏輯樹圖形,形象地展示了系統是如何發生故障的。
假設-怎麽辦/檢查表分析法:假設-怎麽辦/檢查表分析法將假設-怎麽辦方法的創造性與安全檢查表分析法的系統性特點相結合,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
4.風險評估方法的選擇及lec法應用中的問題。
Lec評價方法簡單,易於在企業中實施。目前公司基本采用這種方法,有利於掌握企業內部各危險點的危險情況和整改措施的落實。影響危險的因素主要有三個:事故發生的可能性l;暴露於危險環境e的頻率;壹旦事故發生,可能造成的後果c。
問題是,在三個因素中,“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只是壹個定性的概念,並沒有量化的標準。也很可能是評價的價值因人而異,影響評價結果的準確性。在這方面,每個用戶可能希望在評估開始之前確定量化值標準,例如“完全可預測”平均多久出現壹次;“可能”是什麽意思?這樣就可以按照統壹的標準來評估公司各子系統的風險程度。
再者,正確劃分危險等級,根據危險等級的大小進行隱患整改,對消除事故隱患,提高安全技術水平具有現實意義。Lec法以被評價環境與標準環境的比值為基礎,采用評分法確定各變量的分數值。最後根據總風險分值(D值,d=l×e×c)評估風險等級。我們知道,風險等級的劃分主要采用相對等級法和概率法,但公司在制定評估方法和標準時,只明確了人身事故的分類和價值,沒有明確經濟損失的大小,使得評估不全面、不準確。所以這種情況下要考慮按照損失率的概念來劃分風險等級。
損失率(rr)等於損失嚴重程度(sr)乘以損失頻率(fr)。損失嚴重度(sr)是事故造成的損失值(T)。損失頻率(fr)是壹定時間或時期內發生事故的可能性(T),即事故發生的頻率。
損失金額事故數量損失金額
Rr=嚴重性×頻率= - × - = -
單位時間內單位時間內的事故數量。
統計計算每個工種或工種的損失指數,給出分類和值,參考D值的分類,危險等級就清楚了。如果這個指標達到的安全要求能被人們接受,這個指標就被認為是安全指標。如果指標值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那就必須控制。
通過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的試運行,我們最大的收獲是從過去被動地執行法律法規的要求,轉變為主動地遵守法律法規,不斷主動地發現和評價存在的職業安全健康風險因素,制定目標,不斷改進。這與過去被動的管理模式完全不同。可以說,通過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的建立,公司的職業安全健康管理真正有效地走上了預防為主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