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應該是全方位的,是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人之所以要修養,是為了把自己培養成社會發展需要的新人,肩負重任。作為社會主義師範大學生,他們肩負著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培養人才的重任,加強自身修養更為重要。
首先要加強自身修養:1)品格修養是壹種提高和完善自我的自覺行動,所以有沒有品格修養將決定這種修養的成效。要加強人格修養的自覺性,首先要對自己的人格缺陷有清醒的認識。因為壹個人如果把性格缺陷看得不重要,就會對性格培養失去熱情。其次,要看人對自己要求嚴格的程度。魯迅說:“我的確時不時地解剖別人,但我更無情地解剖自己。”
2)加強人格修養的持久性。性格是從出生那天起,經過多年的培養形成的。所以,人格的修養不可能壹蹴而就。必須有堅強的意誌,再接再厲。在自我修養的過程中,要時刻關心和關註每壹件小事,壹點壹滴地約束自己的言行,在潛移默化中逐漸改變自己的不良性格。
(壹)認真學習理論,不斷提高自我修養意識。
理論是行動的指南,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論越透徹,認識越正確,修身的自覺性就越高,修身實踐中的盲目性就越少,就能及時發現錯誤傾向,少走彎路,避免挫折。修養要遵循“有理想、有道德、有教育、有紀律”的方向。我們必須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深刻認識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必須認真學習黨的文件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特別是當前改革開放的總方針政策。必須認真學習必修和選修的思想教育課(即德育課)。還要認真學習倫理學、心理學、人才學、社會學、現代管理學等與思想道德修養相關的知識。只有理論上堅定,才能行動上堅定,才不至於隨波逐流,隨波逐流。
(二)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第二課堂活動。
壹個人的思想道德狀況主要是通過社會實踐來檢驗的。俗話說“聽其言,觀其行”,而這個“行”就是社會實踐。社會實踐不僅是智慧的源泉,也是道德的源泉。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社會實踐和與人交往中表現和形成的。人要修養自己,改造自己,也必須通過社會實踐來進行。沒有社會實踐,就沒有修養和改造。人總是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列寧曾指出,舊社會留下的最大弊病之壹就是“書本與生活實踐完全脫節”。雖然我們可以借鑒儒家的“自省”、“自訴”、“三省吾身”,但其最根本的缺陷是脫離社會實踐,所以收效甚微。就像明朝的黃冠說的,“幾十年後在明道還不夠純潔。”當代大學生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了解國情和農村情況,聽到和目睹改革開放的新氣象和許多新問題,既激發了振興中華、建設四化的雄心壯誌,也看到了改革開放面前的不平之路和教育與形勢發展的差距。平時,大學生在校的許多活動,包括第二課堂活動,都含有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這也是思想道德修養的重要途徑。例如,參加聚會,
團、學生會、系班幹部,工作實踐,參加集體組織的各種有益活動:參觀、社會調查、教育實踐、專題報告、研討會、聽錄音、看錄像、電影、進行書評、影評、娛樂體育比賽等。每個學生參加這些活動,不僅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華,也展示了自己的思想品德。他可以從同學的評論中得到大家對自己思想品德的評價,學習別人的優秀品質,從而促進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馬克思曾說:“人沒有鏡子就來到世界上,不像費希特哲學家說我就是我,所以人最初是通過別人來反映自己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7頁註)說明了人要像照鏡子壹樣,從認識別人的過程中發現自己,認識自己,評價自己。尤其是壹個健康的集體,對培養壹個人良好的思想道德影響更大。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找到所學理論與社會需求的結合點,在書本知識與現實之間搭建多層次的立交橋,只有這樣才能了解社會,豐富思想,堅定信念,陶冶品德。
修養是個人魅力的基礎,其他壹切吸引人的力量都來源於此。修養是指自己的理論、知識、藝術、思想等達到壹定的水平。,而且通常是壹個人綜合能力和素質的體現。如果說個人禮儀的形成和培養需要通過各種努力來實現的話,那麽個人修養的提升就要靠自己了。好的修養最能體現壹個人的品味和價值。壹個個人修養高的人,最有個性,最有人格魅力。現在市場經濟把所有人都推向市場,利益驅動的因素越來越影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盡管如此,非功利因素在建立健康和諧的人際關系中仍然非常重要。壹個人面對挫折的樂觀程度,情緒控制能力,理解他人情緒的能力和溝通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