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後不斷調整工作職能,基本建立了以對外宣傳、樹立出版社品牌、制作產品宣傳資料、打擊盜版、建設和維護出版社網站、開發電子網絡產品、與中法制圖公司結算、水準世界等幾大業務為重點的工作框架。
隨著主編(市場部)工作的深入和人員專業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主編(市場部)將構建信息內容準確、信息獲取便捷、信息更新及時、重點圖書跟蹤的圖書管理數據平臺,為社會領導進行有效的管理控制、制定正確可行的決策和社會戰略規劃提供數據支持;負責分公司之間的業務協調;編輯部(市場部)必將成為社會與讀者之間、編輯部與出版公司之間、編輯部與讀者之間的紐帶。是法律出版社2005年設立的部門。其主要功能是調研法律類書籍的市場信息,自主開發創新的法律內容產品。
隨著法律圖書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對市場信息的了解和分析日益成為出版社在宏觀決策和微觀規劃中必須掌握的工具。R&D部作為專門從事法律書籍整體層面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機構,將市場信息準確轉化為理性的數據分析,作為社會領導決策布局的參考,為出版分公司和策劃編輯充當市場信息溝通的橋梁。
在此職能基礎上,R&D部自主開發創新產品,著眼未來,力求創新求變,並與出版分支機構進行有效互動,使法律出版社的產品線更加多元化、立體化。新中國成立後不久,法學研究和教育處於起步階段。學會成立初期,法律出版社主要出版少量法律法規,出版急需的政法幹部培訓教材,翻譯出版大量蘇聯法律制度和法學著作,組織翻譯出版了奧本海默的《國際法》、孟德斯鳩的《法意》、盧梭的《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等西方法學名著。
20世紀50年代中期,中國的政治生活開始不正常,特別是受到對舊法學的清算和批判的影響,法律在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地位開始動搖。1959年,司法部被撤銷,法律出版社進入動蕩飄忽期。1961 7月,法律出版社正式並入人民出版社。法律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合並後,保留了學會的名稱和編號,人民出版社出版法律書籍時使用法律出版社的品牌和代號。直到文革,法律出版社這個名稱還在使用。法律出版社是法制傳媒行業的基層單位,是服務法治國家、建設法治國家的基本力量。法律出版社自1980重建以來,伴隨著國家法制建設的發展進程,經歷了艱苦奮鬥、恢復和快速成長等幾個發展階段。2001年,根據司法部決定,法律音像出版社正式並入法律出版社,進壹步完善了法律出版社中的出版結構。在法制出版領域樹立了品牌,贏得了聲譽,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按照內涵式發展和組建中國法律出版集團的戰略構想,法律出版社重組了中國法律圖書公司,並組建了法律出版業務中心。同時設立了8個出版中心(法律與生活雜誌、人民調解雜誌、稅務公告),分別是法學出版中心、法學學術出版中心、應用法學出版中心、綜合法學出版中心、法制音像出版中心、期刊出版中心。
截止2001年底,法律出版社經過20年的發展和實踐,每年出版新書約400種,修訂再版書400種的規模,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企業文化,培養和鍛煉了壹支懂得出版和管理的專業隊伍,積累了壹些改革創新的經驗和思路。法律出版社已初步確立了在中國法律出版行業的品牌、年度圖書品種、年度銷售收入、年度利稅、市場份額等方面的優勢。在社會知名度、接觸法律界、專業銷售渠道、專業投稿編輯團隊等方面也有壹定優勢。2002年,法律出版社開始實施五年發展戰略。全體會員和工作者正同心同德,踐行“把法律交給人民”的根本宗旨,牢記法律出版社“傳播法律信息、積澱法律文化、推動法制進程、弘揚法治精神”的企業文化理念,按照社黨委制定的五年發展規劃目標,緊密配合國家法制建設進程,構建權責統壹、運轉協調、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充分發揮長期競爭優勢,提升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力爭用5年左右的時間,把律師事務所建設成為中國法律信息行業第壹品牌、中國最大的多媒體法律信息提供商、在國內具有較強競爭力和經濟實力、在國際上具有壹定影響力的中國法律出版集團。
法律出版社,成立於1954,是國內著名的法律專業出版社和法律信息提供商。在28日舉行的第20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法律出版社與全球最大的出版技術解決方案和服務提供商英國出版技術集團簽約。雙方將在引進國際先進數字出版技術、開發國際學術市場、研究出版課題和商業模式、培養和建設科研人才等方面開展多維度、深層次的戰略合作與交流。
此次與法律出版社簽約,作為法律學會的項目合作夥伴,英國出版科技集團將充分借鑒國際出版市場信息化的先進理論和實踐經驗,為法律出版社設計開發ERP管理系統和數字出版平臺。建成後的“法學會數字出版平臺”可根據法學出版社的實際需求,實現數字出版工作的全流程管控,並與國內外成熟的專業營銷渠道平臺有效對接,實現法學會出版物內容資源價值最大化和優質出版資源“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