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尼泊爾與清朝的戰爭在尼泊爾被稱為尼中戰爭,清朝稱之為廓爾喀之戰,或者說是第壹次西藏邊境戰爭。從雙方的稱謂可以看出,尼泊爾極力將戰爭上升到國家層面,而清朝稱之為邊境地區的局部戰爭,甚至認為這只是廓爾喀與西藏的地區戰爭。事實上,這場戰爭打了兩次。
由金錢和土地爭端引起的戰爭
18世紀初,大概是清朝康熙年間,尼泊爾被分割成幾十個互不統壹的部落。其中居住在陽布(今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庫庫木(巴德崗)、冷夜(帕坦)的三個部落在雍正時期向中國進貢。因為這些部落的名字太難記了,所以按照藏語的音譯,在清代被統稱為巴勒布。
到了18世紀晚期,壹個強大的部落——克爾闊部落在巴勒布地區崛起。這個克爾闊民族武功高強,人民英勇善戰。在南亞堪稱平頭哥,壹天不打都難受。卡爾闊統壹尼泊爾後,到處用兵,打下了相當於今天三個尼泊爾的領土。
打遍南亞無敵後,他又瞄上了清朝。被清朝打了之後,他老實了,認中國為大哥。英國入侵印度地區後,克爾闊是唯壹反叛的民族,前期也給英軍造成了不小的損失。中國田萍王國運動爆發後,柯闊急於向清朝發函,表示願意出兵幫助清政府平叛,但遭到了清朝的拒絕。此外,廓爾喀還創造了舉世聞名的廓爾喀軍刀。
雖然克爾闊極大地拓展了尼泊爾的疆域,但遺憾的是,這些疆域多山、狹窄、人口密集,“國內人民難以養活自己,所以壹定找不到出口”。隔壁的西藏成了克爾闊人夢寐以求的對象。
清朝時西藏用的錢和內地用的有點不壹樣。藏族人把白銀交給巴勒布人,委托他們鑄造巴勒布銀幣,然後帶回西藏流通。巴勒布經常在銀錢中摻雜銅、鉛等不值錢的金屬,使其劣質化,謀取利益。卡爾闊人統壹巴勒布地區後,不滿足於這樣的小打小鬧,對西藏發動了貨幣戰。
他們鑄造了壹種新幣,並聲稱舊幣不流通,可以循環使用,但要用兩枚舊幣換壹枚新幣,相當於壹下子搶走了西藏壹半的財富。當然,西藏人拒絕了,這為沖突埋下了伏筆。
錢的問題還沒解決,克爾闊人又鬧事了。他們致信給舒嘎夏(即西藏最高領袖),說西藏與巴勒布交界地區的聶拉木和吉隆原來是巴勒布的,現在要拿回來。如果他們認為不合理,可以派人去理論。事實上,這兩個地方壹直都屬於西藏,雙方之前從未有過任何異議。克爾庫明確表示要做事。
最後,卡爾闊厭倦了這種與西藏的口水戰,隨便找了個借口,說藏人在賣給巴勒布的鹽裏摻了土,以此為借口與西藏開戰。
第二,卡爾闊被藏族人戲弄
乾隆五十三年(1788)六月,克爾闊出動3000人的軍隊,進攻聶拉木、吉隆兩個有爭議的地區,很快占領了這兩個地區,然後圍攻了謝格爾教派(今西藏)。
清朝反應很快,7月下令軍隊反擊。當時清軍駐藏500人,藏兵1.600人,站兵1.300人,明顯不足,於是朝廷從四川調遣滿、漢、藏兵4000余人進藏增援。就在四川的清軍日夜兼程到西藏邊境的時候,西藏的達賴喇嘛和清廷駐藏大臣等人已經私下和廓爾喀議和,但是戰鬥並沒有打響。
西藏與廓爾喀簽訂協議,西藏每年向廓爾喀繳納300錠作為聶拉木、吉隆宗、宗喀宗的贖金,以換取廓爾喀的退出。地方部長沒有向中央委員會報告這件事。他們只是在奏章裏說清軍有多勇敢,組織軍隊有多好,打退了廓爾喀軍。
乾隆五十五年(1790)十月,廓爾喀派幾個人進藏索要三百金錠。然而,西藏的領導人發生了變化,新上任的卡沙拒絕向廓爾喀人支付金錠。達賴還派人去見廓爾喀使節,說廓爾喀既然已經成為清朝的附庸國,就不應該像承諾的那樣要求贖回土地和白銀,廓爾喀實際上被耍了壹次。
使者回來後,把這些事告訴了廓爾喀攝政王巴哈杜爾·沙阿。巴哈杜爾·沙阿非常生氣,但同時又感到左右為難。打仗,花費大量金錢、兵力和武器,清朝壹直戒備;不打,這口氣咽不下去。最終沖動戰勝了理智,廓爾喀再次出兵進藏。
第三,傅康安從黑龍江抽調索倫兵打敗廓爾喀軍,廓爾喀成為清朝的附庸國。
7月,廓爾喀軍隊再次入侵聶拉木和吉隆,隨後兵分三路,壹路從吉隆攻宗卡,壹路從聶拉木攻定日(在今定日縣西部),壹路繞過定日,經薩迦直奔日喀則。
為應對廓爾喀的侵略,乾隆決定大規模出兵,待來年春雪融化後,入侵廓爾喀腹地,使其徹底臣服,不敢再來侵略。考慮到駐藏大臣的資歷和軍事能力不足,乾隆將剛剛平定林在臺叛亂的兩廣總督傅康安調任,並授予大將軍銜,監管西藏軍事。傅康安的副手海蘭察、太妃·阿英為謀士,率領黑龍江索倫、達斡爾等地的數千名士兵入藏征服廓爾喀。
索倫壹詞來源於滿語,意為“先鋒”、“射手”。是中國清代少數民族鄂溫克族的名稱,分布在黑龍江省嫩江流域。從“索倫”的含義可以看出,鄂溫克族民風濃厚,驍勇善戰,是清朝重要的兵源。達斡爾族是壹個達斡爾族,也是黑龍江省壹個英勇善戰的民族。康熙年間,達斡爾人被動員參加對俄戰爭,俄軍在噶廈之戰中大敗。
遠在千裏之外的黑龍會出兵攻打廓爾喀軍。壹方面說明索倫和達斡爾兵的戰鬥力很強,另壹方面也說明藏軍力量薄弱,單靠駐藏的藏兵和清軍已經無法對付廓爾喀軍。
傅康安是乾隆年間的元老。接到命令後,他在青海西寧集結部隊,準備軍需。乾隆五十六年十二月二十日,他率領壹萬清軍離開西寧,向青藏高原進發。此時正是隆冬,天氣異常寒冷。但付康安壹天行軍18小時,從西寧到拉薩全程近5000裏,包括路上不尋常的耽擱。傅康安軍只用了50天。
清軍的迅速到來大大超出了廓爾喀軍的預料。他們以為清軍主力永遠不會在冬天到達西藏。結果清軍士兵像天兵壹樣到了他們眼前。清軍“六戰六勝,殺敵四千,收復藏匿”,乘勝進攻喜馬拉雅山,到達廓爾喀首府陽布(今加德滿都)城下。
無奈之下,廓爾喀國王只好求和,表示願意歸順清朝,每五年向其進貢壹次。從此,廓爾喀成為清朝的藩屬國,這種隸屬關系非常穩定。壹直持續到1908年,尼泊爾完全被英國控制,英國禁止廓爾喀向清朝進貢。這種藩屬關系被迫結束,於是廓爾喀被稱為中國最後壹個藩屬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