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如何看待自然?如何看待人類社會?如何看待人生?如何看待學習生活?這些問題都會涉及到我們的價值觀。如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正確對待世界和人生,如何實現自己的價值,對我們每個人都很重要,尤其是大學生。
從人的價值的分類來看,價值分為物質價值和精神價值,而人的價值是人在實踐中自我評價的尺度,是人自我認識和自我反思的結果。人必須在社會和實踐中才能體現個人價值的意義。以及當代大學生如何看待價值問題?如何解決面對價值觀傾斜的問題?
(壹)價值意識的變化
象牙塔裏的當代大學生,在經濟的浪潮中,意識形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排在最前面的大概就是“從精英意識到平民意識的轉變”。大學教育的擴招,大學學費的逐年上漲,畢業後的雙向就業選擇,日益緊張的就業形勢和日益增大的就業壓力,用人單位不斷提出的苛刻條件,都讓當代大學生無法保持精英心態。面對嚴酷的現實,大學生開始為自己的未來擔憂,社會地位定位趨於冷靜和現實。並逐漸把自己放在壹個普通的社會成員中,建立壹種新的意識形態——“平民意識”!
現在社會給了大學生壹個發揮才能的空間,當代大學生也不再是“耳聽窗外事,專心讀聖賢書”的老學者了。面對市場經濟掀起的滾滾競爭浪潮,當代大學生正在備馬,努力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與此同時,大學生嚴重的兩極分化也凸顯出來,兩極分化主要表現在對大學生活價值的理解上。是積極向上還是得過且過,成了當代大學生的兩極表現。
處於青春萌芽期的大學生,心理和生理都已達到成熟期,對異性的渴望使得當代大學生對愛情的追求異常強烈。戀愛已經司空見慣,學生戀愛現象也成為當代大學校園裏永恒的浪漫旋律。然而,可悲的是,現在的大學生往往把愛情視為“生活的壹種體驗”、“填補空虛的壹種方式”和“找到理想情人的最佳機會”...
而當代大學生對於“愛情不是為了永恒,而是為了擁有壹次”這種錯誤愛情觀的贊同率為41.58%,大學生戀愛熱浪不減,成為社會壹大關註點。
當代大學生思想狀況活躍,尤其是在個人價值觀問題上,他們內心經常經歷著各種思想的沖突和碰撞。
當代大學生的個人意識明顯增強,開始向個人本位傾斜:追求價值的自我實現,崇尚自我選擇、自我設計、自我奮鬥。為了以後適應社會,最大限度的實現自我的主動調整,為了提高和完善自己,爭取壹切可能的機會。在個人、集體、同學的關系中,部分大學生努力營造自己的小世界,以自我為中心,集體主義觀淡薄,缺乏向心力。
在現代社會,由於分配不公、頭腦顛倒和社會不正之風,壹些大學生很難在平等的基礎上公平競爭。他們覺得讀書無用,知識貶值。“讀萬卷書不如有錢。可以說,在現代大學校園中,還存在著壹種不容忽視的“厭學”現象,這既是當代大學生價值標準認識變化的反映,也是價值取向向功利主義傾斜的必然結果。
當代大學生越來越將個人本位置於社會本位之上,個人交往逐漸轉向網絡交往。
當代大學生作為“網絡新壹代”,不僅對網絡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且在處理個人人際關系上也越來越傾向於網絡交流。網上聊天、網上約會、網上求職、網上教育等。,都為網絡作為壹種新的交流工具奠定了基礎,也為人際交往開辟了新的領域和空間。作為時尚的壹代,互聯網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但是,互聯網的間接性和遠距離性大大縮短了交友的局限性。在滿足大學生“足不出戶,朋友遍天下”的心理需求的同時,也催生了色情視頻、網絡賣淫等多種大學生網絡犯罪,大學生參與的比例不容忽視!
金錢和物質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人的滿足感和幸福感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金錢和物質。這也是當代大學不顧自身條件盲目攀比滿足虛榮心的基本行為模式。
然而,面對這麽多大學生價值取向的問題,我們該何去何從?如何創造真實正確的價值觀?
(二)突出價值背後的因素
有些大學生剛從中學來到大學,突然面對新的集體,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學習特點,產生了依賴與獨立的矛盾。
在各種潮流的沖擊下,學生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已經越來越融入社會,他們的思想、行為和生活方式都被卷入了開放大潮的清洗之中。面對繽紛世界的巨大誘惑,許多大學生變得迷茫,甚至迷失了方向。畸形的消費觀、荒廢學業、超前生活已成為當代大學生的普遍現象。時代的發展,大學生的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貞操的大旗似乎再也扛不住了。他們提倡活著就是為了享受。
因為現在大學生中的獨生子女大多是在家人的保護下成長的,甚至是無微不至的保護。從小處於良好的環境中,他們在應對困難和挫折時心理上有所欠缺。於是,當代大學生的享樂主義和不完善的道德思維觀應運而生。
(三)如何糾正錯誤的價值心理
首先,我們不得不承認,糾正當代大學生錯誤的價值取向任重道遠,也是壹條需要長期不懈努力的荊棘之路。
如前所述,當代大學生過去生活在壹個舒適的家庭,經常在父母的保護下生活和成長,無微不至地照顧他們...
所有這些良好的生活條件,讓現代學生很難意識到挫折和困難的存在。壹旦他們遇到挫折,就會產生前所未有的反差,產生思想鬥爭和心理矛盾。再加上社會上壹些不正之風的“引導”,還沒有完全認知的青少年開始慢慢滋生壹種僥幸心理,為以後的人生選擇埋下了發散性的錯誤。遇到大學生活的自由,就開始崇尚變態的自由,壹切以自我為中心,滋生了壹種傾斜的價值取向!
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家庭教育!
我們可以看到,受過良好教育的當代大學生,在價值取向上並沒有太大的問題,在性格上也不會有傾向性。
從上面可以看出,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必要的。因為有了良好的教育,我們這些沒有認知能力的孩子從小就接受了壹種正確的思想,壹種正確的價值觀。
另外,我們的家長要“恩將仇報”,在孩子小的時候培養孩子的應變能力,讓他們在成為大學生的時候,不會因為壹個完全陌生、完全自由的環境而格格不入,杜絕潛意識中“僥幸心理”的產生和大學生盲從觀念的建立。從這壹方面可以看出,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解決當代大學生“盲目攀比,盲目追求時尚”的導向。
大學生正處於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關鍵時期,這在大學生心理活動的各個方面都有明顯的體現。健康的心理是大學生實現人生理想和成功目標的前提,是培養健全人格的基礎,是大學生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的必要條件。面對徘徊在成熟邊緣的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不可低估且最為重要。
取向問題也是壹個人的心理問題。只有解決壹個人的心理錯誤傾向因素,才能真正達到壹勞永逸的效果。
所以,在當代大學教育中,社會和校園更應該重視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從心理上遏制大學生的不健康思想,進而扼殺他們成長中的錯誤價值觀!
另外,隨著當代大學生犯罪率的上升,我們的法律部門應該更加註重法制宣傳的深度。不僅僅是高校應該給學生合法的獎勵,我們應該從他們知道如何學習的那壹天起,就為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做出貢獻。
從當代大學生價值取向所反映出的問題可以發現,大學生的每壹個壞習慣都與社會的發展有關,每壹個壞習慣的形成都與教育制度的不完善不無關系。
適當的教育制度,尤其是中學教育,是無法調節學生的心理素質和道德行為的,或者說是不夠的。學生不僅是學習,個人品德、良好品質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我們大學的目標是培養高素質人才。質量第壹,人才第二。雖然兩者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它們的重要性。畢竟我們大學不是為了培養壹個高智商的罪犯。
在不斷改進和趨於完善的教育體制下,我們應該思考改革帶來的新問題。
不良社會風氣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也是重要因素之壹。在當前情況下,物質享樂主義對大學生的影響很大。如何糾正部分大學生的拜金主義思想?路漫漫其修遠兮,社會上有不正之風,不可能對校園沒有影響。去除物質享樂主義是社會的大問題,整個社會需要所有社會成員來完成拜金主義,這裏就不贅述了。
最後,我覺得也是最重要的壹點——提高大學生的主觀思維,具備獨立思考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不可否認,我們身邊有很多看似主觀能力很強的同學。但在長期的交流過程中,我們會逐漸發現,他們大多是在向電影、電視、媒體學習,讓壹些看似流行的文化毫無防備地侵蝕。比如,盲目認為只要是外國就比中國好,嘲諷歷史,醜化祖先,外語高於普通話,以進口商品為榮,推崇韓國電影,跟風韓流。
我們自己在宣傳標準文化方面顯然做得不夠。同時也造成當代大學生對外來文化的侵蝕表現出壹種樂此不疲的態度,而不去思考其利弊。
顯然,這些導向問題的出現,是我們在延續本體文化方面做得不夠。在加強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的同時,也要傳承和傳播原有的歷史文化,不要讓追求時尚的大學生只知道壹味的哈韓和哈日。
(4)概述
總的來說,當代大學生的思維觀念與改革發展前相比發生了很大變化,具體表現為價值觀和價值取向的變化。
當代大學生更加註重自我價值的體現,尤其是在自我能力的體現和自我人格的張揚上。逐漸從集體主義走向個人主義,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渴望知識與金錢的平等,參考理想標準也從對國家的貢獻演變為經濟收入的可觀性、生活的舒適性、家庭的幸福性。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機制不完善的基礎上,大學生在發展主體意識和自我能力的同時,也逐漸養成了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道德惡習。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傾向於以個人利益最大化為價值標準。
總的來說,教育是改變當代大學生某些畸形價值取向的關鍵,這裏的教育包括學前家庭教育、小學到大學的知識教育和社會教育。不要等到問題出現了再去想怎麽解決,而是要盡力去想會出現什麽問題,如何避免。我們認為教育是改變當代大學生價值取向的重要途徑!